PDF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常远喜

襄阳市第四十一中学,441000

摘要: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精神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有很强的反抗意识,这对初中班级教学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在初中阶段,由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学校的班级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管理方法
DOI:10.12721/ccn.2025.15702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而班主任在班级上往往扮演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初中班级教学管理往往太死板、太单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新的课程环境下,中学班主任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营造一个好的班级管理环境,让他们在教室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室的管理进行主动的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好的想法,才能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在中学阶段,班主任的工作一般都比较全面,而且,班主任还肩负着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重任,在学校里,除了要注意同学们的学业和生活状况,还要主动和他们的父母保持接触,以便他们在学校里有什么事情,可以和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和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克服人生和学业上的困境。然而,目前我国初中的班级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第一是管理观念的落后;班级领导是学校教育和生活的主要指导者和管理者。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然而,在中学的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没有能够很好地对时间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索,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他们的改变,因此,他们的管理方法比较粗糙,没有任何的意义。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恐惧心理,从而阻碍了其健康成长。

第二,教师在精神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由于社会的进步,对学校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使得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力,其心理上的紧张感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多,外部的压力和教学管理都给他的心理和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对他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班级管理应用新理念

班级管理是一种非常专业化的管理行为,它需要先进的科学管理思想来引导。所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进行班级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新观念的学习和应用,重新理解班主任的工作,让学生明白,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是不正确的。为了将学习活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班主任需要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对自己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进行剖析,并且要主动地和其他老师进行沟通。在以整体学习为根本的前提下,教师要对班级的管理进行再一次的认知,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以及班级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管理意识。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完成目前的班级教学改革,就必须主动地去适应新的情况。所以,中学要继续加强对管理观念的关注,把它作为教师培养的一个重点,以此来加强对班级管理的了解和掌握,让班级的管理行为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二)班级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新的一轮课改下,中学教师在进行班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理念之外,还要对班级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变以往用严厉的管理办法和规章来限制学生的情况。在新的一年里,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同学们对班级管理体制的看法和想法,对他们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地参加到班级中来,指导他们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在制订学校的管理体系时,要引导同学们共同参加,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尊敬的,有一种归属于班上的感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班级上变得更加活跃。另外,在制订班级管理规章和准则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实施计划。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觉地服从学校的规定,又可以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十分有益。像《初中生日常行为守则》和校规就是强制性的,必须让每个人都自觉地去做。以班级公约为例,在遇到特定状况的同学时,应给他们一个纠正的时机,这样既可以让他们遵守纪律,又可以达到改善班级管理的作用。

(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初中生比较重视个性,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了一些了解,但由于初中生缺少社会阅历,他们很可能受到一些不良观念的误导,加之他们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他们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将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发展。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入地研究,在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的基础上,对班级的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并对其进行了一些优化和改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比如,总是有一些中学生爱在上课时做一些小动作,聊天,这不但会给他人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也会破坏正常的班级秩序。而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训斥学生,或者打电话给父母,这样既不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成效,也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老师要全面地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和生活情况,以此来发现同学们为什么在上课的时候爱做一些小动作或者是说一些话。经过对学生的进一步认识和主动地交往,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想要得到老师的尊敬和重视。所以,班主任要和各个科目的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让他们在班级上有更多地发挥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敬和爱护,让他们更喜欢自己的教育,服从自己的班级。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仔细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心理缺陷,对他们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能够在班级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结语

总之,对于一个初中的班级进行有效地管理,往往会在以后的人生和学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学班主任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学校的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改变,在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前提下,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芸,邴雪敬.新课程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3).

[2]蒙世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观念的转变[C]//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