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小学音乐美育渗透路径

王善霞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学校,572912

摘要: 《音乐课程标准》贯穿“以美育 人”思想,强调音乐教育需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借助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功能,实现对学生健康人格与审美素养的塑造与培养。因此,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上宣扬美育理念,并将它融合到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感悟与实践来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感悟。
关键词: 小学;音乐;美育;渗透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美育是五育之一,音乐是美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美育融入音乐课堂教学,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美育是社会发展所需,能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一、音乐美育教育的内涵与作用

(一)音乐美育教育的内涵

音乐美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美、创造美,平常我们接触到的艺术与音乐素材都可以应用到美育教学中。音乐美育是审美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随着教育的不断 改善延伸而来[1]。音乐美育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它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增强维度空间想象和对艺术的理解。美育教育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养成有优良的德行品质,而且还能培养他们感知美的情趣。通过审美活动,开发智力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二)音乐美育教育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健康的心态,让学生成为实践能力强、审美情操高的人,是音乐美育所要到达的教育效果。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一欣赏美的过程中,逐渐地去学会审视美、创造美。音乐美育教育可以运用舞蹈、乐器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协调各项身体机能,掌握空间维度,在人际交往中也能够协调有序,掌握好自我定位,全面的锻炼,使得学生感知音乐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体会音乐中的精神美[2]。音乐掌控着声音、情感、表演等因素,以情动人,以内心在精神美方面去打动听者,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小学音乐美育渗透路径

(一)鼓励审美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感受与体验音乐是音乐美育熏陶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音乐美育教学中,常将审美体验应用于音乐欣赏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充分地聆听音乐,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与共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规律,可将音乐审美体验分为体验基础、体验过程、敏感培养、体验巩固、体验深化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体验深度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设计阶梯式的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初步体验音乐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最终达到产生情感共鸣的目的。体验基础一般表现为聆听,教师通过创设聆听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聆听兴趣;体验过程需要贯穿联想,如欣赏《森林水车》时引导学生 通过序曲、主部、插部联想每段旋律对应的画面是什么,学生可借助语言描述、绘 画、讨论等方式自由表达联想内容;敏感培养指带领学生把握音乐细节,如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森林水车》的主部旋律和插部旋律有什么不同?猜想一下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通过对细节的提示引导学生逐渐把握音乐风格;体验巩固阶段体现在相关音乐知识的拓展与讲解方面,如教师细化讲解《森林水车》回旋曲式的特点与知识,用颜色、图式表示乐曲结构等;体验深化阶段引领学生一起欣赏同类型乐曲,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理解音乐的美。

(二)采用情境化教学方式 情境化教学具有独特优势

在音乐课堂中采用情境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情境化教学需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对音乐教室进行美化,尽可能将音乐教室装扮得更富有音乐特点,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厚的音乐氛围。这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可在音乐教室的墙壁上张贴音乐家的头像,头像下面要有他们的生平事迹介绍,也可以张贴一些乐器图片,让学生对乐器进行了解,还可以将学生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的精美瞬间照片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教室的布置营造了音乐学习氛围,多媒体教学的引入,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示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从年龄特点上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依赖教师,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每一个细节示范的精确度,切实做到准确无误。在学生模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少儿美育教育的兴趣

培养少儿的美育教育,教师要学会取材于真实的生活题材,将真实的生活改变情景设置展现给学生,使得学习氛围更到更好地体验,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真实生活,在真实的氛围中去感知感受美,最大程度上激 发少儿对美育教育的兴趣,提高学习兴趣。面对《红灯停、绿灯行》这一课题,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学习歌词内容,还要学会利用真实的情景展现给学生适当的内容,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情景模拟体验。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交警、司机、老人、少儿等,让他们去感受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指挥交通,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体会到他们所处角色中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当中,不断地推动美育教育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益于身心健康、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获取到更加全面和综合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加深在此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师爱感染、渗透文化因素、凸显道德教育、创设音乐情境、促使学科融合。 让美育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李琨.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97-98.

[2]暨风秀.小学音乐教学增强美育熏陶的探索与研究[J].学苑教育,2021(0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