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低段课堂中应用结构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张玲

重庆市酉阳县实验小学校

摘要: 结构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知识的形成规律以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将二者互相融合,并将其转化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结构化教学需要学生达到深度学习、全面思考,教师筛选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教学资源,既要与教材知识相吻合,同时也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中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为将来的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奠定基础。实践证明,通过结构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91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今小学数学教育中,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注重知识内在联系和整体性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低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意义。本论文旨在深入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堂中有效应用结构化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学生思维、经验和认知三个维度上的结构化发展。通过结构化教学,我们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避免思维断层,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通过融入生活案例,我们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本论文的研究将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有效开展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结构化发展

数学被称为大脑的思维体操,由此可见,学习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以帮助他们实现思维的结构化发展。由于低年级数学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为了避免学生思维的断层,教师可以采用结构化教学的方法,将相关联的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结构化教学,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在学生学习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后,教师可以结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问题任务。比如,可以问学生:“在100以内,哪两个数相加后结果会超过50但小于100?请给出几个可能的组合。”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同样,在减法训练中,教师可以提问:“在100以内,一个两位数减去一个一位数,结果还是一个两位数,那么被减数和减数可能有哪些组合?”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可以设立竞争机制,规定时间内给出答案最多且正确的小组将获胜,并可以获得个性化奖励。竞赛机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在竞争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实践互相结合,促进学生经验结构化发展

理论实践互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唯一途径。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锻炼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实践活动既可以组织课堂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但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最大程度保证实践活动的效果。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经验时,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够达到更全面、更深入。而学生的学习经验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调整提供更多参考。

例如,在学习“测量”相关内容时,这一知识需要学生既要掌握测量单位,同时也要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教师可将二年级上册与下册的内容互相整合,在为学生讲解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之后,可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活动。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以下问题,“两个课桌之间的宽度大约是多少?操场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大约有多长?教室的黑板长度是多少?”学生可以先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大概答案,如“课桌之间的宽度大约是一条胳膊的长度,操场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两个人手拉手的距离。”接着,教师让学生使用学习过的测量单位重新给出具体答案,条件允许的话可让学生真正走到测量物面前,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和分析,错误的及时纠正,正确的要给出表扬,相信学生借助这些实践活动会对物体的长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融合各种生活案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化发展

生活化教学思想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至今,这一思想对我国教育行业的改革依旧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学生深刻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教师也可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互相整合,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可以作为教学案例的资源,并将其进行创新应用。

例如,在讲解“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将所有与生活物体相关的图形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从生活物品中提取出图形的概念,结构等各种信息。再比如,学习加减法、购物、商店等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主人公创建生活案例。如“小明与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带了10元钱,一支铅笔2元,请问买3支铅笔之后还剩多少元?”这样的生活问题既能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会锻炼加减法运算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结构化教学中也要重视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从而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成长在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低年级数学课堂时,要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整合等多个角度入手,充分发挥结构化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学校管理者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均要形成教育合力,为结构化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真正促进小学低段数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吴秋香.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3(57).

范旻琦.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