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攻坚期,教育环节作为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更加重大的教学责任,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为教育和人才储备服务。在英语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因此,基于这一客观现状,如何根除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弊端、更好地贴合当代人才培养理念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英语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手中的教学设施往往就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和一个统一配发的音质不是很好的录音机。教学条件好点的地方可能有多媒体或者是语音室,但是大多数初中的教学方式单一,全靠老师的口传心授。甚至有些学校是几个老师共用一台收音机,教室的插座也常常出现问题,存在维修不及时的问题,就连这一台收音机能够真正发挥教学目的的情况也比较少,影响教学效果。初中英语教学的软件情况也不太乐观,学校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的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比较少,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工作与社会发展和英语教学的新要求脱节,初中教师只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工作,严重忽视对听力、口语能力的培养。同时,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另一个短板,例如: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设置英语角,也很少有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演讲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
(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
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我国的文化与西方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无形中就给初中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ableseaman中seaman可以直译为海员,但是在西方国家认为海员是有能力、有水平的代名词,所以ableseaman可以意译为:一级水平。Belefthighanddry意译为陷入困境,因为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水代表的是平静祥和,这以中国人思维观念是无法理解的。尤其初中老师大多都没有留学的经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具有明显的东方特性,对一些英语的文化底蕴积累不够。例如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句子:“heischangingtoRipVanwinkle”,学生以轻易推测出RipVanwinkle是一个人的名字,他们可以把这句话直译为“他正在变成像RipVanwinkle一样的人”,但是学生根本不可能读懂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可能存疑问:RipVanwinkle是谁?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教师的英语文化底蕴不够,不能消除文化背景差异,这对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解决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问题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基于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要性,当下最紧急的任务就是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解决新课改背景下一系列的英语教学问题。教师如果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那么不仅能够促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还能对英语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所以,为了使得教学效果能够事半功倍,老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校可不定期地开展培训活动,利用空闲时间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提高。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大量先进的教材工具,而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工具,促使自身的教学质量能够显著提高。第二,转变教学模式。目前,虽然有新课改教育标准作为指导,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延续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一种状况很容易使得初中英语教学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实际教学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沿用着传统的训练方式来使学生掌握内容,其中不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效果。所以,教师和学校教学主要部门应该结合当下的初中英语学习者的心理,不断对其进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英语学习目标。在进行初中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困难,要有效克服困难,就需要发挥目标所具有的引领作用。所以,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通过有效方式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英语学习的远大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展示出更大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得到更加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初中英语学习者,由于自身在生理和心理的方面存在的原因,对于教师的语言肯定性与鼓励性有着很强烈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不断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出发,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积极的语言肯定。通过肯定的方式来让学生建立起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强烈动机。不断给予肯定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过程当中,要肯定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比较积极和踊跃就值得教师的肯定。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缓慢的过程,需要充分借助相关的媒体和平台来实施。例如,可以利用当下比较流行的新媒体等平台方式来强化对学生的鼓励。只有在这种鼓励的氛围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到更大层面的提升。
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减政策”未来走向的期待与建议
“双减政策”就像奥卡姆的剃刀,要从剃刀的精减原则走向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但需要学校勇于弥补以前教育教学的不足,按照学校高质量发展标准来重构教育体系,同时也需要更多配套政策。
第一,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地,引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随着全国各地普通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普通学校间的层级变得越来越多,分层效应越来越明显,原来普通学校也就归县或者区管,这些普通学校因为有了制度优势,获得了明显的生源和资源优势。于是,当这些学校站起来看剧的时候,其他学校也不得不站起来,这就极大地向初中乃至小学传递了教育焦虑。事实上,普通中学也是基础教育,立德树人依然是最为根本的任务,普通中学的选拔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副产品,育人功能发挥得越好越完善,为高校选拔出来的学生就越优秀;但当普通中学只聚焦于选拔功能时,反而会伤害到其育人功能。目前,某些省份将优质普通中学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这的确有利于缓解初中和小学的教育焦虑。与此同时,普通中学还可以走一条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转变普通中学的选人标准、育人思路,为“双减政策”落地创造良好支撑。推动包括中高考等在内的高利害的教育评价改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才路径,从而把原来承受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学生引领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道路上来。第二,在增加学校教育责任的同时,给予学校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校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强大。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大家都在精打细算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费用问题,这肯定是学校和教师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考虑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学校究竟需要多少物质资源的支撑、制度资源的保障以及社会资源的培育,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政府的统筹规划、协调落实。第三,加强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引领,为学校教育奠定坚实的家庭文化基础和社会文化保障。“双减政策”之后,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时间如何高质量度过?这离不开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高质量建设,涉及家庭育人功能的重构和社会育人功能的完善与健全,这是需要整个区域通盘考虑谋划的“大文章”。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就各位,才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高质量而又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够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一言以蔽之,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英语教学已无法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得。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还有利于为进阶高中英语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强,田希城,孙建明.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例[J].现代教育,2016(11):10-12.
[2]陈漾.探究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新校园(阅读),2017(1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