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胖的影响因素
1. 1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是最基础,在一些人群中肥胖具有强大的遗传效应,肥胖的最大遗传效应可通过环境调节。近年来,遗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多种基因与肥胖的关系之间的研究发现,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可通过父母遗传而来,父母超重肥胖的家庭,学生发生肥胖的风险较高,无论是父母双方都肥胖,或是仅有一方肥胖的家庭,子女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均高于父母体重正常家庭的学生。母亲孕期的情况也会影响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孕期母亲的营养摄入水平以及母亲的体重和体型均会影响学生超重肥胖,甚至直至学生成年期。遗传是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但不是肥胖发生的决定因素。肥胖发生、发展受多重基因联合作用。
1. 2个体因素
在国家最新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中说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每周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活动应该在3天以上,每天的活动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才能达标。然而,目前中小学生因为学业以及各种因素,很少有学生能够达标。研究发现,小学生看电视时间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减少儿童每天久坐时间,可以有效预防或控制肥胖的发生。睡眠时间不足对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有影响。
1.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主要指目前社会发展的影响,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化所带来的快餐文化,以及媒体行为的渲染,电视广告的充斥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进食快,食物摄入过多,经常使用能量密度高的食物,睡觉前进食,看电视的同时使用零食等。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等对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较大,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情况好,接受的信息多,学生超重肥胖的现象较少。
2.对中小学肥胖的有效干预模式
2.1家庭干预
众所周知,家庭健康教育很重要,父母自身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就会导致学生不合理饮食结构,体育活动不够、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等,最终导致肥胖发生。以家庭为主的干预主要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以及提供各种饮食、体育活动、生活行为方式等的信息,让家长了解到肥胖的危害,家长通过对孩子的思想健康教育和鼓励,才能更好的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目前家庭干预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在学生肥胖问题、饮食不合理、生活行为方式方面的认知缺乏,所以今后干预重点从这些方面入手。家庭干预至少要维持在1年以上才能显示长久的效果。家庭氛围很重要,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才能达到最终肥胖学生体重减轻的目的。
2.2学校干预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一个重要的干预场所对实施学生肥胖的干预和控制,在国内国外的干预模式中都将学校放在关键位子上。在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方面,学校都能发挥巨大的优势,可以在学校进行一些综合干预措施,利用学校便于集中管理学生,失访率低的特点进行干预模式的研究。学校的干预项目相对简单,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体育活动干预作为补充,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有效的肥胖干预。学校的干预存在一些局限性,干预活动与正常教学活动冲突,家长、学校的不配合等问题。在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学校为主的干预活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3社会干预
社会干预是利用社会政策之策,在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干预方式。社会干预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和干预措施,充分利用社会的一切资源,构建健康的环境干预,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行为方式。通过在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为肥胖学生建立生活环境的干预,以家庭为单位举办各项肥胖干预的活动,发挥社区医生的作用,对肥胖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社区环境中配备适用于肥胖学生的运动设备等。
2.4多个场所联合干预
多个场所的联合干预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单一场所的干预基础上结合两个或三个场所进行综合干预的方式,相比于单一场所的干预而言,多个场所联合干预的效果更好。在家庭中的干预主要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改变饮食结构为主。为家庭提供膳食结构图或知识宣传。学校主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加强体育活动量为主。社区干预主要以为肥胖学生创造干预环境为主。在社区对家长学生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干预环境。多个场所联合干预的效果在这几种干预活动方式中是最有效的,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干预需要专业人员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参与干预工作的人员较多,干预活动内容较复杂,难以顺利进行,所花费的成本也较高。
3.展望
综上来看,环境因素能够影响肥胖基因的表型,进而调节肥胖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阐明肥胖发生的因果途径并制定个体化减肥方案成为目前研究的新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该提供更多新技术研究成果和肥胖干预结果的信息,进一步揭示遗传学相关的肥胖发生机制,逐步开展以改善和调节由基因、环境和表观传修饰引起的人类肥胖的预防及治疗。肥胖在个人和社会生活方面带来了大量问题。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巨大的医疗、社会和财政支持。事实上,预防肥胖的发生比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更合乎情理,更具有成本效益。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干预方式能够阻止学龄期肥胖的上升趋势。预防干预需要政府的参与,制定相关政策,以及解决肥胖问题的专门人员与知识技能,财政和人力资源问题。希望全社会能将中小学生肥胖问题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徐春花, 何卓俊, 曾立, 等. 肥胖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研究概况[J]. 中国疗养医学, 2021, 30(2): 131-135.
[2]李春枝, 卫海燕, 古建平, 等. 儿童肥胖症的致病因素及干预方法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7): 16-17.
[3]陶芳标, 武丽杰, 马军, 等. 儿童少年卫生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