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邓锦荣

广东省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5253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演进,对于生活化教学在学科学习中关键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境,这不仅考验着教育者设计教学策略的智慧,也制约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生活化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的关注点深入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优势。通过研究实际应用中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更为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91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和学科知识的深化,如何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深入剖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强调了其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应用能力的显著效果。通过巧妙运用生活案例、实践性教学和情境创设等策略,生动引导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优化课程形式,从而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创新性的教学途径。

一、巧用生活案例,感知知识形成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以“果农售卖苹果”为例,通过这一实际案例,学生不仅能感知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且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考虑到果农需在物价规定范围内定价,设定苹果单价为x元。问题中给出的销售信息为:当单价为x元时,每天能售卖40公斤,而当单价下降1元时,销售量增加3公斤。此外,整个销售活动中的日均成本为2000元,希望确保日均销售收入达到800元。教师可以建立方程:x[40+3(10-x)]-2000=800,解出x就能得出单价。通过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正确的定价答案。这个过程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通过实际案例,学生能够更具体地理解方程的含义和解题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逐步建立模型,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讨论、分析,激发彼此的思维,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提升了学生的问题分析和数学建模的能力,生活化教学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这种方法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通过生活化教学,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数据,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传递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实际认识和兴趣,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深入学习,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实际生活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购物、旅行、运动等,将数学知识嵌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勾股定理》为例,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即测量两个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假设学生需要测量学校大门口到操场中心的距离,但由于中间有建筑物的阻碍,无法直接测量。这时,通过创设一个实际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点,例如,学校大门、操场中心和某个突出的建筑物角点。学生首先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设置参考点,学生能够形成一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直角三角形。其次,学生利用测量工具测量直角边的长度,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测量完成后,学生需要运用《勾股定理》建立和解决相关的方程,计算出所需的直线距离。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简单地在课本上获得了这一数学概念,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深化了对其理解。通过实地测量和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切身体验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使其认识到这并非仅仅是抽象的数学原理,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测量和计算后,能够促使学生总结经验,进一步强调《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这种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有机结合生活的教学策略,学生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还变得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更多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三、设计实践作业,切实发展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兴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设计实践作业是一种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以购物打折问题为例,通过百货商店的促销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设计一元一次方程,将购物金额和折扣联系起来。在购物打折问题的实践作业中,学生首先需要设定商品原价为x元,折扣率为y。随后,他们被引导构建一元一次方程,以表达购物金额与折扣之间的关系,即购物金额减去折扣等于实际支付金额,这一实践性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方程概念。在实践作业的任务中,学生被要求解决两个不同条件下的方程,即购物金额满200元和满300元的情况。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强化其问题解决能力。解出方程后,学生需要通过验证确保所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以确保解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检验方程的实用性,例如,当购物金额为250元时,学生被要求通过方程计算折扣。这一验证过程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方程解法的理解,也提供了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实践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在数学概念上得到强化,也锻炼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过程通过生活例子的引导,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建立了实际应用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最终,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自己的解法,分享彼此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这种有机结合生活例子的实践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科内的学习效果,还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奠定了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得出结论,巧妙运用生活案例、实践性教学、情境创设以及设计实践作业等策略具有显著的有效性。这些策略不仅在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不再是单调的知识体系,而是能够贴近生活、引发好奇心的学科。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策略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研究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参考和借鉴,为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季嘉蕾.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J].试题与研究,2023(12):147.

[2]徐世珍.生活化教学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