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还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生命观念,进而有助于提升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师则需要进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通过课堂的学习环节来促进学生体会到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物教材中学生需要对基因问题、人类遗传病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学习和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也应当结合社会议题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这样一来,有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得以培养,同时又能够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一、挖掘生物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生物学科的相应知识点,相对来讲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在进行讲授过程当中,要对于抽象的知识进行逐一地讲解和分析,对于教师来讲也是一种挑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则可以深入挖掘生物教材的相关资源,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对生物知识进行讲解,促进其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入思考[1]。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来对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通过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学习,促进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核酸相关动画和教材内容来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能够对DNA和RNA分布的实验操作进行了解。通过对生物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进一步对DNA和RNA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在对DNA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和总结过程当中,便可以逐步提高对核酸的认识,培养生命观念,促进社会责任意识的逐渐形成。
二、丰富课堂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情感
借助多样化的课堂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了解学习生物知识点,同时又能够结合讨论和分析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基础之上,通过开展讨论会、辩论会或演讲会等多样化的形式,指导学生结合进行自主思考以及合作讨论,通过相对于活动的积极开展,使其将见解、观点进行分享,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鸣,突出课堂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情感[2]。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的《人类遗传病》一课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遗传病的类型、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内容。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丰富扎实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并促进其形成社会责任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是小组辩论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丰富,结合文本资源的阅读以及资料的丰富拓展来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并在相互观点及资源的共享过程当中逐渐了解遗传病的特点及遗传规律,深入学习遗传病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精神的同时,又能够为其培养社会责任与科学态度。
三、合理引入社会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围绕着相应的教材知识点,教师可以合理引入社会议题,这样一来,更易于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通过社会议题的引入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对社会议题逐一进行解决,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养成[3]。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并说出其中的协调关系。结合教材知识点来合理引入社会议题,帮助学生能够结合知识点的学习来认同毒品危害健康,远离毒品的观点,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综上可知,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也应当科学采用相关教学方法来进行思想的渗透。结合生物教材的相关信息资源帮助学生优化课堂内容及教学设计的思想,进而能够结合知识点与社会议题,科学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生命思想的认识,同时又能够重视培养社会责任感。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在生物内容的学习同时,又能够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在日后为社会事务、国家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童莉莉.学习生物知识 培养社会责任——基于社会责任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研究与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1(23):4-5.
[2]唐雪婷.在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J].名师在线,2021(20):20-21.
[3]郑琦长.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初探[J].高考,2021(1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