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厂设备维护与管理:提高运行可靠性的实践经验

黄宗涛

国家能源集团黄金埠发电有限公司,江西上饶,335101

摘要: 随着社会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厂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运行成为了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电厂设备维护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厂的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提高电厂设备维护与管理水平,对于确保电厂的正常运行和降低故障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电厂设备;维护与管理;运行可靠性;实践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电厂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概念

电厂设备运行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设备能够稳定、安全、持久地运行,满足生产需求的能力。它包括了设备本身的可靠性、运行维护管理的可靠性以及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2影响电厂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因素

设备自身因素: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此外,设备的老化、磨损、腐蚀等也会导致设备运行可靠性的降低。

运行环境因素:运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尘埃、有害气体等会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维护管理因素:合理的维护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反之,维护管理不善,如维护不到位、操作不当等,会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运行可靠性降低。

外部因素:如电网波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都会对电厂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产生影响。

3电厂设备维护现状分析

3.1电厂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电厂设备维护是电厂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在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于保障电力供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设备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定期维护和保养,只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厂才能持续稳定地为用户提供电力。其次,电厂设备的维护工作对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的损耗,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电厂节约资金,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2电厂设备维护存在的问题

电厂设备维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备维护标准不统一。不同设备的维护标准各异,甚至同一设备在不同的电厂也存在着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了维护工作的不规范。其次,维护过程中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在维护过程中,缺乏对设备运行状态和维护历史的全面准确的数据,导致了维护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再次,维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维护人员技术水平不够,无法熟练掌握设备维护技术和方法,影响了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设备维护成本较高。由于维护工作的不规范和盲目性,导致了维护成本较高,影响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4电厂设备维护策略与方法

4.1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电厂设备维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核心在于提前识别潜在故障并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在进行预防性维护时,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以确保设备各部件的正常运行。其次,针对设备常见故障模式,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检修方案,以预防故障的发生。最后,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性能评估和监控,以确保设备在规定的性能范围内运行。通过预防性维护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预防性维护需要结合电厂设备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特点,制定具体的维护计划和措施。例如,针对燃气轮机等设备,可以采用振动监测、润滑油分析、热工参数监测等手段,实施定期的状态评估和健康管理;对于锅炉设备,则可以采用水质化验、金属磁记号检测等手段,进行定期的腐蚀监测和热力性能评估。这些预防性维护手段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为电厂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4.2故障诊断与修复

故障诊断与修复是电厂设备维护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及时准确地识别设备故障,并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故障对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在进行故障诊断时,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巡检和监测,以发现潜在故障的迹象。其次,针对设备出现的故障,需要进行快速的诊断和定位,找出故障的根源和原因。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和维修方案,以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故障诊断与修复的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3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

设备管理系统是电厂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核心在于对设备的维护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和分析,以实现设备维护工作的全面监控和管理。设备管理系统通常包括设备档案管理、维护计划管理、维护工单管理、维护成本分析等功能模块,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设备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电厂实现设备维护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设备档案管理,可以全面了解设备的基本信息、技术参数、维护历史等,为维护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维护计划管理,可以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周期,保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通过维护工单管理,可以对维护工作进行跟踪和控制,确保维护任务的及时完成和质量;通过维护成本分析,可以对维护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提高维护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性。通过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厂设备维护工作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为电厂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5提高电厂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5.1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是提高电厂设备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要确保电厂维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对设备结构、原理和工作流程的全面了解,以及对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其次,针对新型设备和技术的引入,还需要进行及时的技能培训和学习,以适应电厂设备更新与升级的需求。此外,定期举办维护技能大赛、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体维护团队的专业水平。

5.2设备更新与升级

设备更新与升级是提高电厂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厂设备的逐渐老化,设备更新和升级是保障电厂设备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首先,及时对老化设备进行淘汰更新,采用先进的设备替代,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其次,定期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可以提升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3提高电厂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5.3.1设备选型与设计:选择具有高可靠性的设备,优化设备设计,提高设备的抗疲劳、抗磨损、抗腐蚀等性能。

5.3.2采购与安装:严把设备采购关,确保设备的质量。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遵循安装规范,确保设备安装质量。

5.3.3运行维护管理:制定科学的运行规程,合理分配设备运行负荷,避免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加强设备巡检,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电厂设备维护与管理对于提高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工作水平、加强巡检与故障诊断、优化运行条件、降低故障率、备品备件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电厂运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梁太阳. 电厂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J]. 冶金管理, 2023, (08): 87-89.

[2]胡鹏. 电厂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 (14): 160-161.

[3]王国俊. 电厂发电设备维护检修标准化管理探析[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19, (06): 71-72.

[4]孟令臣, 王一男, 杨晶. 浅谈电厂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16 (35): 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