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趣培养策略微探

童蕾

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小学,江苏,215200

摘要: 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下,小学音乐教学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学内容也越发的丰富,但同时也对其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起到培养学生审美品位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的重要作用。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既肩负着教授小学生日常基础音乐知识及教授小学生学唱歌的任务,又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趣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现阶段小学音乐审美意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审美意趣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索,旨在为今后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依据。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意趣
DOI:10.12721/ccn.2023.15732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快速推进,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对于美术和音乐体育等艺术类课程的改革,重视程度仍不高。加之小学音乐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尤其是在小学音乐发展的实际需求上,以往的音乐课程已无法满足现今的小学音乐课程发展需求。此外,受传统音乐教学的影响,小学音乐审美意识整体偏低,音乐欣赏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抑制了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此,本文针对小学音乐审美意趣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趣的培养常见问题分析

(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对学生审美意趣培养的重视度不高

一方面,受我国传统影视教育的影响,多数的小学对于音乐教学科目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还是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教学成绩上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不管是学校内的教职工老师,还是学生,都对音乐教育的认知上存在很大的不足,统一认为学习音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并没有任何帮助[1]。另一方面,从音乐教学本身分析,许多的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偏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只能尽可能的完成自己教学任务内的一些基础性教学认为,或是只将基础性教学任务定位最终教学目标,只单纯的开展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赶教学进度即可,不会过度注重学生审美意趣的培养。

(二)教学方式的单一已满足不了实际教学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师的最终教学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是并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技巧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没有认识到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2]:一是由于以往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都比较低,缺乏对于音乐教学创新,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使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固定、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应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积极性,也是导致后期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没有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又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开展对小学生音乐审美意趣的培养谈何容易。二是,小学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足,由于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高,教学课时较少,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也甚少,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法从音乐教师那寻求到更多学习上的帮助,对音乐学习思路不清晰,对音乐的学习仅停留在概念基础上,对其音乐内容没有深入的了解,缺乏系统的音乐学习。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审美意趣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

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学形式的创新,注重小学生音乐审美意境的培养是丰富学生审美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小学音乐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小学的教学主体性,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为主,通过对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塑造,达到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意趣的最终目的。另外在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上,音乐教师还需明确创新思路和创新方向,以便为后期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明确正确的教学目标。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保障课程教学工作顺利教学的基础,而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关系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其关系的好坏也是影响教学效率高低的直接因素。据大数据调查显示,在进行课程教学当中,极大部分的学生更喜欢上自己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为此,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顺利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的前提是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建立有效的互通交流基础上,开展教学,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随着不同时期教学改革发展需求的不同,注重对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以保证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实际的教学需求。例如,通过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相互融合的方式,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有重新的认知,同时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有重新的见解,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更深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有助于小学生审美意趣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学会欣赏更多种类音乐,并继承和发展更多的传统音乐。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可以有效弥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不足之处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境。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在课程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自身拥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课程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不可一概而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因材施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例如,在音乐教学中,一些学生自身潜在着学习音乐的天赋和潜能,因此学习起来非常的快,对音乐相关知识的理解也非常的容易,具备了天生的音乐才能,音乐素质水平较高[3]。而另外一些学生则是不具备相应的音乐才能、音乐天赋的不足和五音不全的缺陷,并不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学习,这些学生更善于聆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发现音乐之美,更能够对听到的音乐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将这些学生归类到差生当中,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优势。只有通过对学生音乐潜能的充分挖掘,利用他们所擅长和感兴趣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学会欣赏多种音乐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意趣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并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趣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来抓,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灵活的运用所学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吕佳蔚. 探究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趣的培养[D].中北大学,2022.

[2]何燕.小学音乐审美意趣培养探究[J].黄河之声,2019(14):129.

[3]杨兰.小学音乐审美意趣培养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24):199+201.

作者简介:童蕾(1977.4-),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小学校长室,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