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管茸茸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幼儿园,722300

摘要: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要立足于幼儿兴趣,积极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努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活动;有效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秉持儿童中心理念,择优选取音乐曲目和创新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欣赏音乐中感受美、表现美,促进幼儿审美观念、情感思维综合发展。

一、设计生活化音乐教育形式,提供音乐表演的机会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幼儿设计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教学方式。玩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法。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方式,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更好的音乐素养。比如,猜字游戏是一种有趣的、有独特吸引力的游戏。它可以引发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发展理解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幼儿歌曲《听话的小兔子》时,首先要让幼儿猜出“有长长的耳朵、爱吃胡萝卜和青菜”的是哪种动物。该谜题具有较低的难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让幼儿在简单的思维中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游戏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并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兔子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对音乐的理论知识进行探讨。在幼儿角色扮演类游戏中,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通过各种音乐表现自己的能力,既能培养幼儿的信心,又能让他们在音乐上有更好的认识,同时也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

幼儿对他们所关心的事物具有高度的参与热情,并且能很好地融入活动中;反之,如果幼儿对此缺乏兴趣,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地学习。因此,幼儿教师应尽可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感到快乐,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学习音乐。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和维持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运用信息科技创造环境,是提高幼儿音乐教学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内容,深化幼儿的音乐学习认知

幼儿的实际认识还没有发育完全,这和他们的年龄有关,幼儿在学习某些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知识时,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许多幼儿也因此失去了学习动力。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自己想要教授的东西,通过视觉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使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教学,是提高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师幼互动多样化,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一)情感互动,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音乐是一门擅长表现情绪的艺术,幼儿要想从音乐中得到美,就必须对其所包含的情感意蕴进行精确、深入体会。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因素。如果作品是欢快、热烈的,那么教师就必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不但要学习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营造氛围,更要做到表情、动作、声音等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协调。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地调节自己丰富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思维和幼儿的情感经验保持一致,从而使幼儿能自然地跟着教师体会音乐的美好。

(二)角色变换,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角色转换已经成为构建和谐师幼关系、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由于自身的音乐活动特性,具有新的性质与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在美术环境中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或者作为一个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督导者、合作者、反馈者、评论者等。随着幼儿的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师的角色转换能够更好地发挥师幼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对教学活动的方向进行掌控,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要想让幼儿受益,就必须不断探索和灵活地使用有效的教育策略,还要把“教”的方法转变成“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策略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效果,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

四、结合游戏、舞蹈推动音乐教学

幼儿园音乐教学既能强化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又能使幼儿通过接触打击乐等多种途径提高对音乐旋律的敏感度。音乐源于生活,所以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教师不但要让幼儿唱歌,还要将音乐的节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回到现实生活中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舞蹈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是一项非常普遍的技术。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的旋律中跳舞,也可以按照音乐的节奏随意的摇摆,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和舞蹈视频,让幼儿认识到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然后引导他们模仿视频中的内容,或者让他们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

五、尊重幼儿的文化需求与个体差异

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文化需要和个体差异,幼儿还处在情感探索阶段,因此要通过音乐游戏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调节和认知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和文化需求,把游戏与音乐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全面的认知和个体化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既能改善幼儿的音乐活动质量,又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音乐,并按照他们的节奏安排舞蹈、摇摆、歌唱等活动。

六、结语

在创新音乐活动设计时,幼儿教师可以对音乐活动的材料、环境、游戏、指导、评价等构成要素进行分层设计,精准提升音乐活动要素的品质,层层递进,逐步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活动要素与教育目标、幼儿学龄的适配性,以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雅琴.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发育的促进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4(03):215-217.

[2]周颖,邓李梅.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8):127-129.

[3]张爱民.谈音乐教学思维创新与应用大舞台[J].教学探索,2015(03):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