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模式是以游戏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文章从游戏化教学模式出发,探索如何将其运用到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固有认知和思维局限,重点提出创新应用方案,旨在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营造游戏化教学氛围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前提是要做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氛围指的是小学生所接触到的学习环境,游戏化教学氛围是否浓郁,直接关系到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否有效。其一,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认可游戏化教学内容。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充分认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并愿意围绕新课标对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做出教学内容上的更新,认可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学理念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质量。数学教师提升对游戏化内容的重视度和认可度,对营造游戏化教学氛围和促进数学课程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二,应做好游戏化内容的引入,营造课前游戏化氛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好游戏化教学资源,打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场景。例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图形,并引导小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了解不同的图形。之后,可以设计“图形消消乐”游戏活动,将小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人组成,然后向各学生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组长给出一个图形后,其他组员要找出相似的图形,凑够三个及以上即可“消除”,看哪一个小组用时最短且图形分类全部正确。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废弃的旧纸板,开展“变废为宝”游戏,引导小学生将废弃的旧纸板裁剪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然后小组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不同图形进行拼接,以拼成另一个图形,以此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游戏化内容的引入调动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能让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并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可见,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以此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游戏中对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充分且更深刻。
二、引入游戏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除了要在前期营造良好的游戏化教学氛围,还需要引入游戏化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小学低段教材中的内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时、分、秒”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你说我答”游戏活动,先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展开,如提问150秒=()分()秒;4分21秒=()秒;80分=()时()分等,让小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展开游戏化学习。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开展学生间的“你说我答”游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提问,进一步通过小组游戏活动,让“时、分、秒”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内容,强调围绕数学知识点进行游戏化实践,打造全新的课程方案,以趣味性的内容供给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这能让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吸引力更强,为小学生认知数学和感知数学的独特魅力奠定基础。
三、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积极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以活动体验的方式让游戏化教学方法更具趣味性,调动小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优化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具体策略如下。其一,智慧化游戏教学活动。智慧化游戏教学活动是以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为核心,通过电子白板设置游戏化活动。例如,在有关于“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设置不同图形,并将其打乱分散在各处,让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接力赛游戏活动,快速分类不同图形,从而在认识图形的同时了解分类的相关知识点。且接力赛游戏和电子白板的吸引力较强,游戏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会更好。其二,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数学知识本身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为了方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拟人化,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抽象的概念,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划分四人小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分、秒的角色,一人随机说出时间,而后扮演者按照具体数值、时钟走向和节奏快速调整,最终得到正确答案。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能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且每一个参与游戏的学生都能调动积极性,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会明显提升。组织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动,使数学知识“活”起来,这样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小学生的成长空间得到拓展。而且多元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创建能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得到强化。
四、拓展游戏化教学空间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但要想持续地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还需要不断利用好生活场景中的教学资源,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得到提高。一方面,要利用好校内的游戏化空间。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场景,积极开发多元的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动空间,使校内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开发,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校外的游戏化教学空间。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好社会空间,如校外的健身步道通常会进行距离的标注,对此可以按照标注的刻度线和距离设置游戏任务,组织小学生开展“你追我赶”游戏活动,让小学生通过游戏实践体验的方式了解长度单位。又或者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物品,可以基于“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知识点,开展“猜影子”游戏活动等,让生活场景中的数学元素得到挖掘。游戏化教学空间的打造和拓展,能使小学生通过多个渠道接触到数学知识,同时使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小学生的生活中,以这样的方式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得到强化。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需要以新课标为基本导向,重点关注小学生学习体验感的强化,积极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搭建显然更具吸引力,能使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得到强化,从多场景中接触到游戏化的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远.真实情境下的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路径[J].天津教育,2023(31):168-170.
[2]张冬梅.依托数学游戏助力数学学习[J].教育界,2023(29):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