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课程体系当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然而,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实践。
一、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生活是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基础,在我国五千年历史中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优秀音乐作品,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滋养和熏陶。由此可见,生活和音乐之间密不可分,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感触和了解,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使其通过音乐感受音乐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特别是对民族类、爱国类歌曲,生活化教育法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意识,感受辉煌辽阔的音乐场面,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有着积极影响。生活化教育重视融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学习理论知识,降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布置观察生活任务,做好音乐学习准备
根据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流程,教师需要根据音乐课程的主题,在现实生活和音乐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布置一些观察生活的任务。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景象与生活中的现象,能够熟悉一些与音乐描述相关的内容,建立学习相关音乐的基础,做好音乐学习的准备。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察情况,优化与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流程。例如,教学三下《春天来了》,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观察生活的任务。在课前注重做好检查,明确学生观察生活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你从哪里看出来春天来了?小鸟都在干什么呢?教师通过设置类似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吸引学生思考讨论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课程的内容,引入丰富的图文等数字资源,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吸引学生思考与讨论,更好导入新的课程。例如,教学三下《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师根据歌曲描述的内容,准备平原广布、水网密集、谷仓遍地等的图画与短视频,运用到课堂情景创设中,这样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教师据此提出问题:你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吗?我们这儿的农村是什么样的?歌曲中描述的农村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家乡没有山,如今家乡山连山”呢?吸引学生思考与相互讨论。教师通过运用智慧平台与数字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农民伯伯收获粮食的生活化景观,聆听农村劳作的声音与欢声笑语,体验丰收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效导入本课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感。
(三)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创意实践
教师要根据音乐课程主题和其中内容,密切地联系现实生活,在课堂上营造相应的氛围,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经历创作的过程,掌握相应的方法,将自身的奇思妙想转化为音乐成果。教师做好相应的点拨指导,根据学生创意实践情况进行总结。例如,教学四下《野蜂飞舞》,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无伴奏合唱,以此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提高学生人声的表现能力。在完成本课教学中,教师还要基于本课主题,联系生活中的野蜂飞舞的情景,引入相应的视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与回想生活经历,思考:歌曲是如何塑造野蜂飞舞的形象的?一边听一边跟随音乐画一画,画出节奏、旋律、速度,写出相应的歌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明确其中的速度变化,指导学生根据节奏和旋律写词,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创意意识,提高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四)组织生活探究活动,生活之中唱响音乐
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生活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在室外和校外观察自然美景、探访社会生活,生活之中唱响音乐。教师运用类似方式教学,更好将生活和音乐联系起来,更好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例如,在四下《春游》和《绿叶》这两首歌曲教学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探访春天,唱响歌曲”的生活探究活动,在自然中探究歌曲中描述的内容,在活动中唱响这些歌曲,能够巩固学生的歌唱能力,更好表现生活之美。这样也可以巩固与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五)根据学习探究情况,优化课后评价模式
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情况,结合音乐学习的特点,优化课后评价模式。在评价中,教师需要明确评价的依据,改革与创新评价的方式,重视实施过程性评价等。例如,针对上述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改革过去单独由教师独自进行评价的方式,明确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运用新型的评价工具,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探究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考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学习与探究的总体情况,先让学生或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实施总结评价。在总评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和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提高评价的成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要在评价之前明确学情,与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课后实践的情况结合起来,对此实施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凸显评价的科学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萌萌.聆听生活中音乐的旋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探索[J].北方音乐,2018(19).
[2]黄琤玮.解读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及其实践[J].北方音乐,2018(18).
[3]李樱梅.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J].考试周刊,2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