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数字社会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探析

孙耀君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兰州市,730071

摘要: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社会对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在数字社会发展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就要丰富优质资源供给,提高全民高品质的数字化水平,同时必须强化数字社会法治道德规范,并且对全民的数字安全保护能力要更加重视,做到数字化社会的发展和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关键词: 数字社会;全民数字素养;信息化
DOI:10.12721/ccn.2025.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与以往社会形态不同的数字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独树一帜”。说它“独”,是因为从包含的基本内容就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也成为整个社会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数字社会和全民数字素养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积累数字社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增强面对信息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数字社会和数字素养的内涵是我们通关“数字化时代”的第一步。

一、全民数字素养包含的基本内容及数字素养教育的意义

在建设数字社会中,全民素质是不能被忽视的一部分。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任何社会活动都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人的需要进行。“面对现实与虚拟不断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公众应充分运用社会所提供的日趋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充分理解和广泛融入数字社会,让思维认识和实践行动与时代同步。”[1]在数字社会的建设中,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也体现了数字社会的建设不断完善的趋势。全民通过互联网学习的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在疫情大环境下,不同人群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加大,选择互联网工作、学习的群体多于以往任何时期。

(一)全民数字素养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主要从七大方面来展开。根据当前国际国内数字社会的发展形势,《纲要》主要为我们列举了数字社会发展中首先必须丰富优质数字资源的供给,保证数字资源供需平衡;其二是注重高品质数字生活水平,提高智慧社区建设、突出对特殊群体数字化服务的关注和重视,为全民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氛围;其三是要提高对不同行业的数字素养,包括对产业工人、农民、新兴职业群体、女性从业者和领导干部各个群体数字技能的培养,做到全民“与数俱进”;其四是对于终身数字学习体系的构建,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数字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全民把数字学习常态化;其五是激发数字创新活力,鼓励企业、高校等社会组织为数字创新注入新动力;其六是必须提高全民数字安全保护能力,为全民搭建健康文明的网络平台;最后是侧重对数字社会法治道德的规范,增强全民道德伦理意识,加速网络生态化发展。

(二)数字社会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

1.信息素质教育助力政府改革深入。近年来,我国网民信息意识逐渐增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加深,同时对信息的认识、观念和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这使得政府改革工作有序进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改革,国务院及直属机构开通70多个政府网站,网站服务平台“一条龙服务”保证为民办实事,为民解决难题,在“互联网+”模式下,政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人民满意度也在提高。人民信息素质教育提升,让政府网络服务效果显著,“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提升办事效率。

2.信息素质教育提升全民生产生活交往及学习质量。信息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行动方向。近年来,国家注重全民信息素质教育,数字社会中信息素质教育的接受程度就是全民网络素质高低的直接表现。人的贫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资源(尤其是信息和数字资源)的能力。[2]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辨别信息的意识增强,在“互联网+”模式下,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人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精准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高科技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涉及各个领域。  

3.信息素质教育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信息素质教育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数字社会的转变,说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有新形态,各行各业与互联网发展紧密。基于人们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线上教育等新型技术不断完善,满足内需,拉动数字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不足

数字资源获取渠道欠缺。正如习近平所说:“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3]当前数字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们对数字资源的有效需求与数字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基于人们的数字需求,积极主动开发更多可供人们使用的数字资源,解决供需不平衡的现状,积极开发适合各种场合需要的数字资源,保证人们在数字生活、工作、学习、创新中及时获取所需数字资源,营造良好的数字环境。

(二)高品质数字生活水平有待提升

智慧家庭生活新方式缺少体验感。虽然“互联网+智慧”的不断推广,但是人们对智慧家庭生活的新方式接受程度仍然较低,智慧家庭综合标准体系不完善,智能家居系统平台服务有限、企业员工对智能产品操作流程不熟,企业开展智能家居产品体验活动较少,智能产品得不到充分体验影响消费,从而影响数字社会高品质数字生活发展水平。智慧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社会中智慧社区服务是居民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智慧社区的服务现状来看,当前数字社区建设不完善,综合服务设施智能化覆盖面窄,各个社区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交流经验,社区智能安防、智能停车设备使用率低,运用数字技术的专业性引导员和数字服务志愿者较少。特殊群体数字敏感度低,当前我国“银发网民”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急剧增加,我国60岁以上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人数高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但随之而来的是在数字社会发展中特殊群体的数字敏感度较低,特殊群体对数字设备的使用、对数字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大规模网络诈骗中“50后”和 “60后”老年人占比分别为0.5%和3.4%,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是这对老年人造成的精神打击远远高于经济损失。

(三)数字社会法治道德缺失

全民上网用网行为不规范。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网民在使用互联网是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的,缺失一定的网络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网民的一些上网用为行为严重影响文明网络的发展。一些网民不了解时间的来龙去脉,盲目跟风发布、转发不实信息,随意打赏主播、辨别网络信息真伪能力较低等具体的行为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全民上网用网行为待提升空间很大。随着互联网发展,一些侮辱诋毁英雄烈士、否定英雄烈士事迹精神、诽谤他人等事件层出不穷,对一些自然灾害随意解读,误导民众,引发社会动乱现象频繁发生。造谣成本低使得许多网络文明素质较低的人总是扰乱网络秩序,尤其青少年群体网络素养低,游戏影响及盲目追星等现象层出不穷,缺乏最基本的网络文明素养教育。

三、当前提升全民数字素质的对策建议

(一)丰富优质数字资源供给

1.优化完善数字资源获取渠道。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正在加速释放。[4]5G技术、新型算力体系、IPv6等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为互联网工作、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各个领域应该加强应用,继续拓展互联网覆盖面、提高网络质量,提高数字设备的使用率和数字服务的能力。优化完善数字资源获取渠道,使数字资源供需平衡,政府和市场携手共进,为全民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字环境,在提升全民数字素质的基础上向“网络强国”的目标继续前进。

2.丰富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内容。数字教育培训根据群体需要分年龄、分职业具体展开。对企业员工要开展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掌握专业全面的数字资源才能创造更大的自身价值;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数字资源的培训可以通过各大APP、网站的学习得到充实,通过视频讲解、图文讲解、VR体验馆、直播等形式丰富数字教育培训资源;而对于未成年人和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数字教育培训就要提供专门的机构来进行,招募志愿者来引导老人及特殊群体的培训,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且免费的数字教育培训资源。

3.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全民数字共享理念是数字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数字化的发展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数字资源全民共享,让更多的人享受数字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就要发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积极投入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完善数字资源使用系统,简化数字资源使用程序。加强东西部、城乡之间的数字资源交流,提高数字资源覆盖面,保证数字资源均衡发展,继续推动数字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高品质数字生活水平

1.培育智慧家庭生活新方式。数字化让生活更便利。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农业、制造业、金融业紧密融合,不断从理论知识转向社会实践,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家居是21世纪以来的新兴产物,从2000 年前后发端的单品智能,到2005年起兴起的智能互联,再到2014年以后出现的全屋智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不断提高。[5]各类新型智能家居产品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智能化产品使用中要简化产品的使用程序,让人们更容易操作,同时企业应积极创办智能家居产品的体验活动,提高全民使用家居产品的能力,提升全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

2.建立健全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数字化社会发展在民生方面的具体表现。网络和数字技术使得人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进行更直接的、跨文化的交流,从而使文化社区交流展现出新境界、新层次、新状态。”[6]社区服务是居民信息素养提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规范智慧社区建设,对社区数字化服务硬件加强整改,方便居民基本数字化生活的需求,把数字技术应用到智能车库、智能安防等方面,降低社区人工管理成本,提升数字化服务质量。

3.开展数字助老助残行动。“中国目前正处于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快速推进的交汇期,互联网在拓展基本公共服务、促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增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在建立数字包容的老年友好社会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新挑战和新机遇。”[7]一些软件、小程序上的字体放大版、亲友代办、健康码代查、核酸结果代查等一些功能的推出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手机的难度,据有关数据统计,“一键呼入”暖心服务已经服务老年用户达7000万,相关残疾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也在逐步展开。

(三)强化数字社会法治道德规范

1.引导全民依法规范上网用网。网络是数字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全民在上网用网过程中首先要懂法守法。只有成为“网络时代的合格网民”,网络的良好秩序才从根本上得到了维护。[8]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作为新的交流平台,需要全民共同维护、营造良好的秩序。必须积极引导全民重视网络法律,通过组织一些类如网络法律知识比赛、网络法律进万家活动、网络安全靠大家等活动,增强全民法律意识,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加快推进网络强国的发展。

2.提高全民网络文明素养。在网民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暴力文化、网络负能量极易产生并迅速蔓延。[9]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全民网络文明素养,在网络文化的推广中,坚持“主心骨”的作用,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空谈网络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发展网络文化,防止西方“普世价值”的陷阱,保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全民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发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完善网络文明规范,提升网络文明观念,提高全民网络文明素养,为全民提供一个绿色网络平台。

3.强化全民数字道德伦理规范。把数字化与道德伦理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为全民提供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网络环境。“全方位”表明在数字道德伦理规范中强调针对全体民众,上至中央,下至全体人民都必须重视数字道德伦理建设;“多层次”表明在全国数字道德伦理规范中应该包括由东到西、由点到面、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陆、由城镇到乡村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全国性的数字道德理论规范;“宽领域”表明在政治数字化、经济数字化、文化数字化、社会数字化、生态数字化各方面都要加强数字道德伦理建设。强化全民数字道德伦理规范,让网络空间成为风清正气的精神家园。

数字化社会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稳步前进,在数字化社会发展中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也成为数字社会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始终是社会的主体,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本质。数字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数字社会离不开“人”这个主体,数字社会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拓展。只有全民数字素质提升,数字社会发展才有意义,数字社会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挺.数字文明新时代呼唤加快数字素养与技能建设[J].青年记者,2022(17):5.

[2]吴建中.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全民数字素养的普及与提升[J].图书馆论坛,2022,42(03):7-8.

[3]刘皓琰,柯东丽.推动数字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建构方案[J].当代经济研究,2022(08):38-46.

[4]郭倩. 算力经济:激活数据潜能 驱动数字化转型[N]. 经济参考报,2022-09-19(001).

[5]蒋龙龙. 智能家居市场持续增长 运营商需找准发力点[N]. 通信信息报,2022-04-27(007).

[6]兰措吉.浅议社区数字化标准与社区数字化意义[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10(03):38-40.

[7]杜鹏,韩文婷.互联网与老年生活:挑战与机遇[J].人口研究,2021,45(03):3-16.

[8]何雅丽.论提升网民素养促进网络文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1):164-165.

[9]夏红莉.新时代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问题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02):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