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罗天来

广西北流市永丰小学,537400

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应用优势也获得了一线教师的认可,且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912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数学是一门数理性质的学科,其中的知识比较抽象,一些概念原理等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理解有难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需求等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能、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利用微课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利用微课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促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学习中,以此保证他们的听课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应以教材为切入点,将本课主要内容与学生的数学基础结合起来,制作一条精美的微课,在课程开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使学生对新课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进而掌握相应的重点内容。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他们观看视频的反应灵活调整后续活动,使教学流程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展开深度研究,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绝非单纯地降低知识的抽象性,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时,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核心,且要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进而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情感以及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并在发挥其辅助性教学优势的同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目的。首先,基于教学目标,设计互动教学情境。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必须发挥其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并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互动情境,以此彰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互动情境时,不应单纯地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或是课堂学习专注度为设计目标,而要以降低知识抽象性、满足教学需要为核心目标,进而才能发挥出其辅助教学工具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能的目的。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其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的能力;二是可以简单地辨识地图及相关方向。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为学生创设“神舟七号”发射、着陆的动画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对发射地点、着陆地点的辨识热情。另外,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还会在动画视频课件中更直观地了解、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此类基于教学目标以及信息技术设计的互动情境,既可以达到降低知识抽象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还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与应用的体验感,为提高教学课堂效能提供辅助性帮助。其次,基于学生需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教师欲提高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能,必须切实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及其理解能力、数学思维等,并基于学情利用信息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等,为提高教学效能提供保障。

三、巧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不仅可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日常的积累,学生在遇到创新问题时会通过个人的思维力和方式展开分析,进而改变教师讲一个记一个的现象,以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事物图片,如蝴蝶、剪纸、蜜蜂等,帮助学生回忆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之后借助图片展示、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概括,以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升。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直接感知力,且通过概括和总结可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同时活跃学生思维。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学预习和复习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预习和复习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初步了解学习的内容、难度等,课堂学习会更有针对性,而课后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增强对知识的掌握。以往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缺乏科学的预习和复习方法,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升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方面,教师可以录制预习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预习视频中包括基本的知识讲解、预习内容、预习要求等,学生可以按照视频要求逐步完成预习任务,预习效果得到保证。

五、结合网络技术,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传统的练习模式过于单调,学生很难在大量的练习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为了转变他们对作业的态度,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布置“云作业”,利用大数据统计学生的薄弱项,布置针对性的课后练习,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还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因此,教师在设计云作业时可以加入适量的特效,如学生答对一题便会在屏幕上弹出一只鼓掌的兔子,如果回答错误出现的便是哭泣的猴子,并带有相应的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所在,经过改进提高作业的准确性。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完成每节课对应的练习,久而久之便能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增强其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六、基于信息技术,设立增值性评价档案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检验“教”“学”效能的重要工具。既往,教师多采用学生学习结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这既不会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情感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增值性教学评价是以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增值”程度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指标,其“增值”内容既涵盖了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学习情感以及与各方向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够在增值性教学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增值”情况与发展情况,这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增值性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省自查,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为促进学生提高个性化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数学素养均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增值性教学评价机制需要对学生各学习阶段的相关评价数据与信息进行记录、对比与分析,以提高增值性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立增值性教学评价档案,为高效开展增值性教学评价提供准确数据与信息。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结合,还要将其拓展运用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及增值性教学评价中,从而使知识点可更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促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彦妮,张廷悦.信息技术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4,(04):19-20.DOI:10.13617/j.cnki.sxnedu.2024.04.012.

[2]骆婷玉.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03):52-54.

[3]龚成玲.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03):58-60.

[4]杜龙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0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