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力建设项目合同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

曲媛

太原明远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030000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建设项目也日益增多,对于合同签订及法律规范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建设项目合同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体现了电力建设工程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也会相应的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为了规避和解决该问题,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力企业的关注重点之一。
关键词: 电力合同;法律风险防控
DOI:10.12721/ccn.2021.1570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目前,我国电力建设项目也开始趋于市场化发展,开始采用合同制进行交易,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但对于合同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因此,需相关人员对合同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在签订期间出现法律风险,造成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保障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1电力工程建设合同概述

在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很多合同,比如监理合同、施工总承包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分包合同、采购供货合同、租赁合同、勘察设计合同、咨询类合同等。大型工程项目合同的数量会成百上千。为此需要我们进行相应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不仅包括对每个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还包括对所有合同进行筹划的过程。因此,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设计任务委托模式和施工任务承包模式,选择合同文本,确定合同计价方法和工程款支付方法,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合同索赔等。

2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法律风险

2.1合同准备阶段的法律风险

在合同还未签订的准备阶段,法律风险十分高,一般的企业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对自身的经营状况产生隐瞒。在合同的准备阶段,各企业会针对有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做出相应的调查,对合作方的经营现状、失信行为、履行合同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审查。如若对此工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对方根本不具有履约能力或因经济困难无力进行债务的偿还,在签了合同之后可能会由于合作方的种种经济状况而产生亏损。

2.2合同草拟阶段的法律风险

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内部都有不同的合同范本,在签订具体合同之前,根据不同的合同范本作为参考进行合同草拟。但电力企业由于其经营状况的特殊性,在合同草拟过程中,十分容易因为某一项目出现合同条款有失公允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合同的质量以及合同付款未进行明确说明的现象也会随之发生。一般情况下来说,合同在草拟阶段最容易出现相应的法律风险,如若合同中的条款并不完善或是条款的措辞并不准确,极容易被合作方钻了空子而引起不必要的法律争端,还可能因为合同条款的不准确而产生合同旅行方面的差异,在交易进行过程中极容易因为没有按照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合同的履约,导致电力企业蒙受相应的损失。

2.3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

合同的履行阶段也是法律风险频发的阶段,签订合同的合作方极容易因为一些原因而发生对合同的履行不到位的情况。首先如果合同中的履约责任和违约责任界定不明确,就会引起合作方的歧义,容易被其钻空子而出现不履约的行为,对方会因为合作条款有歧义而拒绝进行履约行为和赔偿行为,在此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其次是合同双方都会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造成无法继续进行履约行为,对于此种情况,合同双方都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而终止合同、解除合同,如若合同中未明确规定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无法履约行为,也被极容易被合作方利用而导致企业产生相应的损失。

2.4合同变更或解除阶段的法律风险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经双方协商一致便可对合同进行变更或者接触,在一般的电力企业合同中会注明“合同履行过程中,未尽事宜双方可协议补充或变更”,但对于合同的接触条款并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程度。由于项目中几乎未对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条件进行相应的约束,使得企业极易在合同履约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被发生终止合同的情况,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此外,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合同的变更比较频繁,尤其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合同,部分合作企业会在未做协商的情况下,对合同内容或是合同主体进行变更,导致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经营变数,合同条款由此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3电力建设项目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的措施

3.1健全合同机制

电力企业需大力推广标准合同的文本,包括工程概述、合同工期及延误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施工准备等等内容,并且建立完善的合同机制,有助于承包双方签订合同的规范性,结合实际情况分摊建设项目承包的风险,按照规定合理分配承包双方需负责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各地区应以当地电力建设项目发展的特点制定标准系列文本,并将合同签订的责任归属于个人,一旦出现合同风险可及时了解情况,找到解决措施,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如电监会为了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战略布置,建立厂网合同电量分层优化机制,为发电企业合理制定电量目标。

3.2谨慎签订合同,杜绝内容不合理现象

合同的签订不是针对某一方而产生的,而是双方履行义务的重要依据,也是双方处理争端的根本参考物,这就要求企业在签订之前对合同内容进行严密的把控,确保合同的各项条款内容详细具体,前后表述一致,避免出现措辞不严谨等失误。在合同签订时不能够粗心大意,要谨慎行事,加强对各项合同条款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分析和调查,查看合同内容是否完备,合同的签订程序是否符合规范等,做到防微杜渐。要提升合同管理的执行力,就要增强自身的风险责任意识,不仅是要自觉履行合同中的各项规定,还要谨慎检查合同中的漏洞事物,但凡是涉及到权利义务变更等方面的内容,都要慎之又慎,且由双方的负责人进行对接,确保除了自身以外,签订对方也能够按照合同履行责任和义务。

3.3保证合同履行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过程中的修改、调整、补充。所以,建立合同变更动态管理制度是保证合同正常履约的一种手段。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和补充,使合同更具针对性、更切实可行,为工程质量更可靠、设计更优化、投资更节省、效益更高等目标服务。合同的变更必须遵循合同中约定的实质性条款或准则,加强对合同变更的管理,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以合同变更机制的有效运行,保证合同履行的统一连续性,以便对合同进行动态控制,真正实现合同的全过程管理。

3.4合理管理人才

对于合同管理人才的方法如下:①完善监管制度,提高合同履行的质量,提升监理机构人员的法律地位,也可以通过加强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的再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水平。同时,国家也可适当调整监理人员的取费标准,以便吸引更多专业的人才;②推广管理责任制,为合同管理机构的人员提供法律支持,并对其实施合同管理责任制,对发现合同审查漏洞的人员要采取嘉奖制,鼓励他们认真审核合同内容,并具体到个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电力建设项目合同风险识别与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的确很重要,有利于电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法律认识,落实相关改革体制,并对各岗位人员实施动态管理,增强他们对于防控合同法律风险的意识,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骁.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以及合同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04):20.

[2]邹永梅.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以及合同管理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2017(24):274-275.

[3]褚光强.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以及合同管理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2):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