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应用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及方法,将数学思维和技能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备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结算到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分析和预测,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1.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通过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和应用,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数学应用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
3.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帮助,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来掌握数学知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帮助,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5.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合作学习,与他人沟通和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实践等方式,学生可以学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6.提高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同时,通过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数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以及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在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提高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欠缺的病因
1.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有些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差甚远,例如使用虚构的情境或者过于专业的术语,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他要学习复杂的乘法表,而不知道如何在购物或计算面积等实际情境中使用。
2.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有些教师可能过于注重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而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和情境。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且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例如,数学老师可能只是让学生反复练习乘法表,而没有提供实际的案例来解释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3.家长引导不足:有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孩子缺乏数学应用的实践机会。例如,家长可能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计算购物价格或测量物品尺寸,从而帮助孩子建立数学应用意识。
4.学生自身原因:有些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心,害怕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或者缺乏学习积极性,不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应用活动。例如,小学生可能因为对数学感到困惑而失去信心,从而避免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而这种实践机会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数学应用意识。
5.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校可能缺乏重视数学应用教育的态度和相关课程,导致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机会。例如,学校可能没有提供足够的数学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如数学竞赛或数学实验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对数学应用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认为数学只是一种学术研究,而不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这可能导致小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一个家长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要学习复杂的几何学,而不知道这在建筑、艺术和工程等职业中的重要性。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践策略
1.优化教材内容,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编写者应该尽可能地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在教材中加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例题,或者安排实际操作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和应用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引入生活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例如,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加强家长引导,鼓励孩子参与实际应用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数学学习的关注和支持,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引导孩子参与实际应用。例如,与孩子一起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如计算购物价格、测量物品尺寸等。
4.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逐渐提高难度,逐步建立自信心。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不怕失败和错误,勇于尝试和改进。
5.加强学校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加强对数学应用教育的重视,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可以开设数学活动课程、组织数学竞赛、开展数学实验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价值。
6.提高社会认知度,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社会应该加强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知,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例如,在媒体宣传、教育宣传等方面,加大对数学应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薛婷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6): 78-50
[2]郑怡雯.培养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22(2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