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学习状态不佳。为改善当前的教育形势,突破当前教育的瓶颈,“双减”政策重磅出台,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学生迎来了学习的春天。“双减”政策倡导减负增效,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解脱出来,把快乐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因此,初中音乐教育事业也应该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手段的调整和创新,全面做到减负增效,使得“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一、在“双减”政策下构建趣味课堂
趣味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双减”政策下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要构建趣味音乐课堂。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以《辛德勒的名单》这一课教学为例,这首乐曲出自于同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教师可以利用这首电影主题曲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剪辑一段相应的电影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在观看电影视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进行演奏的?大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听出了这首乐曲是由小提琴演奏的,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普及小提琴的相关知识以及小提琴在乐器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随后,教师把这首乐曲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旋律有什么特点?部分学生通过听音乐难以分析出旋律的特点,这时教师可以把乐曲融入电影情节之中,让学生将电影情节与乐曲进行结合。通过电影中的人物情感来感受旋律的情绪,学生说这首乐曲的旋律跌宕起伏和电影一样动人心弦。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这首歌背后的情感与力量,教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把自己带入到电影情景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将电影情节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用这首乐曲来进行渲染,学生在乐曲的引导下感受人物情绪,并将人物情绪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会更加深刻。并且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形式,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渗透评价意识
“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团结协作,共同面对,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同时,在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以自评,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悟和收获;也可以是互评,学生谈一谈组内成员的表现,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当然也可以公平评价,也就是对于不同组别的评价,从团结合作方面,从音乐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状态了,在团队中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充满了集体凝聚力,同时也体会到了自我认同的成就感,从而对以后的困难也不会动辄退缩,而是勇于挑战,敢于冒险,自己的评价能力也增强了,人文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在组内反复练习,组长根据成员的表现特点进行角色分工。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时注意把歌曲中的人物身份和特点表演出来。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唱,全情投入地表演,大大增强了音乐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接着,全体同学要对表演进行评价。可以说一说亲身表演的心里感受,可以谈一谈从表演中学到的含义深刻的歌词,也可以表达对歌曲主题思想的理解。引导学生评价在角色扮演中,其他学生是否把握了歌曲的感情基调,音乐中不同歌词的表现方法是否恰当,是否展现了音乐学习的快乐。
三、布置启发类型的音乐实践作业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教师要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其中也包含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在大众印象中,“双减”政策所针对的似乎只有语数外等专业课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够全面的。音乐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也要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要在教学后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来提升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业,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是不能够忽视的。详细来说,基于“双减”政策所布置的音乐实践类型作业,大致可以分为下述几种类型。
第一种为收集类型的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搜集一些与课本中内容有关的名人及其相关事迹等。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师也可以以小组作业的方式来布置,让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这类实践类型的作业,能更轻易地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在收集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二种为体验类型的作业。音乐本身就是偏向感性的,而所谓的体验型作业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比如,在学习完一首歌曲之后,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歌曲中的深刻情感及内涵,因此难以受到触动。因此,在音乐欣赏后,教师要尝试让学生了解一下歌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造的,在了解之后,让学生再次去听歌曲,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一种为创造类型的作业。音乐需要去培养学生自身的感受力,也要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基于此,在布置音乐实践作业时,教师也可以尝试布置一些创造类型的作业。比如,让他们依据歌曲编排舞蹈,或者是依据曲调自己进行填词。在完成此类作业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找同学以小组形式来完成。通过此类作业的布置,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所增加,且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中不重量而重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而且还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方法,而且注重学生音乐学习中的情感态度。这正是符合了“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要求,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石雪莲.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家长.2021(32).
[2]李竹平.浅谈初中音乐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