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宁海伟

青海省海南州第五民族高级中学,813299

摘要: 高中数学学习在学生学习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能使学生在这一阶段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合理的运用,其数学成绩将会有显著的提高。完善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是不能缺少的,好的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逻辑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学生必须具备的思考方式,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意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数学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沿。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部门也十分重视创新思维。高中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思维,同时也要拓展学生思维、发展抽象思维,有效的建构数学高效课堂。

一、当今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数学课可用资源不足

在新课改下,教育正在逐步发展。但教育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教育资金、教育改革、教育管理等,因此教育部门都高中数学的资源配置减少,对高中数学的重视度也相对较弱,大部分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教学。在课堂上使用与课程相关的教科书,以及由学校分发的资料,课后让学生通过练习来保持和提高自己。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一直在机械的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缺乏独立思考意识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复杂、逻辑、推理等特征。在高中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要多观察、思考。高中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害怕数学,不愿动脑筋思考,更不愿浪费时间来解决问题,对数学知识点理解不清晰,典型例子缺乏研究、分类、积累。近年来,由于特殊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很大问题。比如,立体几何题是高考数学的高频题,要解决空间问题,就必须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并且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必须养成的能力。从以往的测验、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都清楚地表明,高中生缺乏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省属于边远地区,近年来,地方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高中数学所涉及知识面广,难度大,由于高考的大背景,现行的数学教师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通过直接灌输或大量练习完成教学目标,使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创新,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弊大于利。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点,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低。教师也很少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实践。对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教师仅靠口头讲解或黑板讲解,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和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最终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促进创新思维的具体战略

(一)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数学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供给、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对思考问题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时,教师要和普通的圆周等式、直线的距离和标准圆的等式相关联。通过类比得出结论,打破学生讨论问题的固有思维,利用已有的相关知识点,灵活地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由此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融洽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认识课堂问题的现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使数学教学更加民主,鼓励学生融入课堂,巧妙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的发展与师生的情绪态度、心理发展、认知能力等密切相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技能的必要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是要营造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的表扬或是一句鼓励的话,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举例来说,在讲解主观题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探讨,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探索,并提出疑问,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的内容,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更要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此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数学归纳法”时,可先让学生总结完整归纳与不完整归纳之优点与不足,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彼此的优点,弥补彼此的缺点,刺激学生反思,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数学归纳法。教师可通过模拟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学归纳法及其步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其创新思想

高中数学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高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将数学问题转化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避免学生感到厌烦、害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使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全面推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努力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之前产生的恐惧,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快乐,同时培养并逐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下,要求我们在促使学生感到乐趣的同时,也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让学生学会独立与合作,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上不断探索与进步。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技能,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从而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大胆改革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收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习、实践等,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扩展,才能进步。

三、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使学生真正从课堂学习中获益。

参考文献:

[1]杨迎春.试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高中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5):29.

[2]沙涓.高中生数学选择思维的建构与培养实践研究[J].高中数学,2019(23):94-95.

[3]房静.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23.

[4]徐兆娟.高一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21.

[5]谢玉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