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杨树芬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六幼儿园,650000

摘要: 在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音乐教学作为陶冶情操的途径之一已越来越为人所重视,而作为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关键时期,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发挥的作用也日渐为人所认可。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使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教育,提升音乐素养。文章从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出发,并就其教学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3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重要阶段,正确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能使其掌握音乐知识,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收获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打开幼儿的心灵世界,引导其从新的精神境界出发,重新洞察世界。由于幼儿思维方式与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游戏化音乐活动,使音乐教学更能发挥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玩耍几乎是每个孩子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游戏作为玩耍的主要方式,更是幼儿的至爱。游戏有助于少年儿童认识世界、接触环境、探索未知。

具体到音乐教育,同样离不开游戏。音乐体系庞杂,知识内容广博,幼儿很难按部就班地系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丰富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教材,减少形式生硬的说教,多开发设置妙趣横生的游戏,多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体会美感,产生兴趣﹐获得心灵的愉悦﹐进而掌握音乐知识。

音乐是有力量的,它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不断滋润人们的心灵。短期教学很难让幼儿喜欢上音乐,因此开展长期、坚持不懈的音乐游戏十分必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持续性﹑创造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游戏,通过游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为他们日后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1]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育意识游戏化,发展幼儿音乐素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在告诉人们生存之道,生活是人类学习的源头,是人类的归宿,知识取自于生活,用于生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体现的正是目所能及之处皆生活,培育幼儿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是学以致用的实践过程,是幼儿音乐素养得以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在音乐教学中,整合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丰富儿童感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耍与学习,记住旋律和身体动作,自然而然地学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更好地满足幼儿对游戏需要的同时,加深对音乐游戏的体验[2]

比如,小中班亲子音乐游戏《小猪睡觉》,可以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昂扬的情绪、夸张的动作、形象的语言一下子给音乐披上了美妙的色彩。接下来,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小猪的动作,练习音乐的敏感性,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伴随着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想象并编排相应的动作,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幼儿都跟着歌曲哼唱起来,伴随着身体动作的表演,准确地拍打节奏,脸上的表情也逐渐丰富,这样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了音乐形象,也发展了肢体动作协调能力。

(二)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在设计游戏化课程时,教师要结合班级内所有幼儿的性格与兴趣爱好,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音乐活动与游戏,保证幼儿能理解与接受,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贴合游戏,便于幼儿理解与操作,保证所有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过于简单会失去教育的意义,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情绪。

如在讲授如何进行营养搭配时,教师可以利用《挫冰进行曲》开展游戏化教学。大班的幼儿已经学习过这首歌曲,且幼儿十分喜欢这首歌谣的旋律与歌词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模具,然后让幼儿在游戏中改编该歌曲。如教师可以拿起手边的食物模具,带头唱:“西红柿、小鸡蛋,酸酸爽爽营养佳……”,幼儿看到教师的动作表情,听到教师改编后的歌词后,会产生联想,然后根据手边的食物模具,按照旋律对歌曲自我“创作”。

总之,游戏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使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发挥想象能力。同时,教师也认识到游戏化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游戏化教学能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创编游戏活动,提升幼儿音乐素养

在运用游戏化教学理念指导幼儿参与音乐学习期间,教师还可以灵活组织开展幼儿自编游戏活动,即提供一个敢说、敢想﹑敢跳﹑敢唱的放飞自我的机会,以此方式展现音乐的魅力,让幼儿音乐活动更具感染力。

比如在指导幼儿学唱《小小粉刷匠》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发挥创意能力,跟随音乐节奏和歌词进行舞蹈创编活动。在此期间,幼儿全身各个感官能够得到调动,四肢会变得协调,同时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也会更准确。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音乐配画”游戏活动,在此期间,需要幼儿仔细聆听歌曲,并展开想象,依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及歌曲氛围进行绘画活动,此方式能够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更加专注地投入音乐学习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对于游戏化教学理念的重视度,认识到游戏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理解和掌握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在设计音乐教学方案时,应巧妙融入不同游戏元素,做到音乐活动与游戏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此为幼儿构建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从而全面提升幼儿音乐活动质量,同时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能有效培养幼儿音乐素养,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为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功能,教师需要从幼儿认知特点出发,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途径,遵循游戏的可操作性原则,使游戏活动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潜能,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与感知能力,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体验愉悦感,积累人生经验。

参考文献:

[1]董亚芸.微探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文学少年,2021(36).

[2]王倩.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游戏化的策略综述[J].学周刊,2021(2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