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析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何文婧

于都县胜利学校,342300

摘要: 音乐教学在当前存在着诸多问题,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产生排斥心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无法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因此,我们要对初中音乐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造。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音乐
DOI:10.12721/ccn.2024.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音乐科目作为初中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已经逐渐引起校方和教师以及家长三方的重视,所以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在新课改背景的影响下,也逐渐成为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的关键。并且音乐对学生的内心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陶冶身心,还可以提高音乐鉴赏水平、开展学生个性化教育,甚至能够激发学生在音乐上的创作天赋。

1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1.1学生的现状

音乐是一种声音符号,包含了作者的创作想法、思想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价值观,是人类向外界传达自身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由于音乐这种艺术在传播时具有抽象性,在进行教学时无法在学生面前具象化,而初中生对音乐的整体艺术鉴赏能力还较差,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面临无从下手、无法消化的局面,无法切身体会到音乐背后的那些思想情感,导致其体会不到学习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流露,而不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那样只会使学生彻底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整体的音乐素养也无法得到提高。

1.2教学理念的现状

当下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不仅存在校方和教师的心中,这么多年也还刻在家长的心里,过分看重孩子文化科目的成绩,“文化课成绩好才是硬道理,考试分数高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仍然是普遍现象,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即使已有部分地区开展了“艺术进中考”,但走个形式,临时抱佛脚即可,没必要花心思去深入了解这门学科,把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音乐课上太不值得。在学校进行文艺活动时,多数的学生家长可以接受孩子适当参加一些校园文艺活动来调节身心,但还是有部分家长,连学生参加最基本的校园文艺活动都极力反对,认为会影响孩子的文化课学业,对未来的升学不利,导致学生从内心就形成音乐这门学科是不重要的错误认知。

1.3学校对初中音乐的态度现状

目前,初中音乐课课时一周一节,但是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应试教育仍然在校方以及初中教师中存在较大影响力,导致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认为音乐这个学科是次等的、不重要的。这种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知在城市里面的学校相对好一些,但在乡镇学校则较为严重,这种状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初中音乐教师数量不足、教学硬件设备不足、中考升学为第一要务等因素造成的。所以导致初中音乐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学期期末考试,或者初升高考试之前,学生的文化课压力繁重,为了语数外等文化科目的考试成绩,音乐课不得不让位出来,被其他科目教师借用占用,这样的课程安排规则在现实中屡禁不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直接影响了初中音乐的整体授课水平。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2.1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师不仅要对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以改进,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引导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知识储备量及其对音乐的鉴赏水平。例如,教师在教授中国歌曲《十送红军》时,可以同时教授外国歌曲《喀秋莎》,通过带领学生了解两首歌的创作时间都同样来自二战时期,都表达了对本国军人的热爱崇敬之情,以及对法西斯侵略者的痛恨之情,不同的是《十送红军》是直白地表达了对军人的情感,而《喀秋莎》是通过战争中的家人亲情来间接表达对军人的情感,这些共同和不同之处的理解学习都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进行音乐授课,加深学生体会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也能拓宽学生音乐道路上的视野。

2.2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即使在新课改背景下,从西方音乐到我国民族音乐、交响乐和本土戏曲,音乐种类和曲目众多,我们都能够在初中音乐教育教材中找到,但是这部分音乐和当前的音乐流行趋势不相符,对当代学生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在课堂上教授这些歌曲很难提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相反,对于当下在学生群体之间所喜爱的流行音乐、说唱音乐等其他音乐形式,音乐教材中却较为保守,很少涉及相关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本身对于音乐其实是抱有很大期待的,但是所学音乐知识中却没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在学生群体之间很流行的《孤勇者》《逆战》等歌曲,这些歌曲传唱度高,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唱这两首歌,然后赏析歌词以及背后创作者所想要体现的价值观,可以得出两首歌都表达了创作者希望大家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靠自己,哪怕前方没有希望,但是却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而奋斗下去。尽管未来似乎充满艰险,但是并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继续坚持生活,这种精神值得每个学生去细细体会学习,所以教师在教授初中音乐时,应该适当引入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种类和形式,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顺应学生的音乐兴趣,也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喜好,并且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2.3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知识储备,吸收能力,学习进度等诸多方面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和差异性,师生之间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音乐的认识感受,所以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是学生非常需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改变自身在音乐学科上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在音乐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来有针对性地授课,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气氛更加活跃。从而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推动音乐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且在音乐课堂中,不同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来对待,教师通过提问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引发学生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中来。例如,我们在学习《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熟悉旋律之后再教唱学生,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此歌曲的填词者和谱曲者分别是谁?”“此歌曲是在什么时候创作的?”等,引导学生在歌曲歌词中去找寻答案,使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查询歌曲的相关背景资料,最后教师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歌曲的核心问题“《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的填词者闻一多先生当时创作歌词的时代背景是什么?”通过提出这一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加深了对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理念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去突破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实现创新,则需要老师在实际音乐授课中,追随社会发展潮流,对其教学模式加以改进,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李娜娜.初中音乐教学快乐课堂打造方法[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3:190-193.DOI:10.26914/c.cnkihy.2023.025359.

[2]杨颉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3(1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