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社会责任思想教育

梁才望

天等县上映乡初级中学,广西崇左,532803

摘要: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方面内容。生物课程具有社会责任教育的优势和义务,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因此,初中生物教育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生物学教学实践的一大重点,以推动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究加强生物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物;社会责任;渗透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2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和社会责任能力的发展,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关乎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教师要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采取不同的策略,以确保社会责任的相关素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合,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优化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奠生活话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话题的探讨,顺利导入新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例如,在教学“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时,教师可以学生了解的事件作为课前导入内容:2020年10月,黑龙江省鸡西市发生酸汤子中毒事件,导致9人死亡。酸汤子是一种以玉米为原料,经水磨、发酵而成的粗面条状酵米。夏秋季节制作的发酵米制品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可产生致命性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都不会破坏其毒性,中毒后也无特殊疗效的治疗药物,病死率超过50%。对于这件事情,很多学生通过新闻节目、新闻网站等都有所了解,因此,参与探讨的积极性比较高。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合理膳食、保证食品安全呢?吃了一半的水果,开了瓶盖的饮料,一天之后,这样的食物还能吃能喝吗?学生对此进行了积极讨论,并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逐步树立学好生物课程,指导自身生活的意识。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合理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性议题以及关爱生命等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总之,生物教师在设计课程导入环节时,要积极挖掘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探讨氛围,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二、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频率最多,且效果较高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将课程中的知识内容以真实实例、情景的形成呈现出来,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迁移和应用,在深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让其对知识内容的内涵有更加直观认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具、实验、生活素材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达到理想的社会责任培养目标。接下来,文章以“人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知识教学为例,对创设情境的实践策略进行阐述:首先,教师通过熟悉的话语创设情境:相信大家在小时候都问过自己父母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的父母肯定也开玩笑说过,你们是从垃圾堆捡来的,或者说是充话费送的,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谁能解释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以此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畅所欲言、积极探索。紧接着,教师通过视频引出新课内容,(播放受精卵结合的过程)请大家观看视频,感受人“形成”的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式进入社会责任的教育过程中。师:通过观看这一视频内容,大家有什么感受吗?生:生命的形成需要经历重重难关,来之不易。师:是的,生命是可贵和来之不易的,那么,看完了这一视频内容之后,你们觉得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存在的呢?生:受精卵开始的。最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受精卵形成胚胎、生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对怀孕的不易有深刻体会,之后引导学生以“母爱”“生命”等话题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视频。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产生强烈学习欲望之后,又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通过动画,对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有直观的体会,进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简短视频展示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瞻仰父母的责任意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

要想使生物学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社会责任培养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生活为中心,引入大量与学生、与学科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学习,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此处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生火的例子,以此唤醒学生对氧气性质、作用的认知经验。并引出本章节的实践活动内容: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氧气可以促进燃烧,所以我们在生火的时候会煽风,或者吹气,都是为了给环境提供氧气。那么,大家知道氧气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以及其产物有哪些。请大家看教材当中的实验内容。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道具,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光合作用的产物。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实验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完成实验,并通过实践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氧气,进而使学生保护自然、绿色植物的环境责任感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具备高素养的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初中生物学作为具有社会责任培养优势的学科,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自身的价值,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用好教材,将其中的社会责任培养资源挖掘出来,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社会责任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落地生根,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琳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68.

[2]阮爱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落地途径探究[J].华夏教师,2019(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