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创客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王少学

黑龙江省桦川县江川农场学校,154302

摘要: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以项目为主题、以自探为方式、以合作为纽带、以整合为手段,革新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型的途径之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创客空间,不仅要引导学生“个创”,还要引导学生“众创”。通过信息技术创客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学习力,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创客教育”;教育理念;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3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理念与模式发生巨变,创客教育兴起。创客教育空间开放,理念实践性强,符合初中生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存在问题,阻碍创客教育融入课堂。教师应分析原因并解决,高效融入创客教育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创客教育概述

创客教育这一概念最早由英文单词“maker”衍生而来,maker主要指产品制造商,延伸至教育领域以后,主要指基于现代教育理论、以学生兴趣为驱动、以学生发展需求和成长目标为导向、以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教学,创客教育更加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理解知识、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实现知识建构与知识应用的深度融合。

二、创客教育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创客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效果。近几年笔者所在省市县推行Python程序设计的教学,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编程》为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Python模块拖拽式编程完成简单的程序编写,加强学生的编程思维。在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给学生展示某程序的代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Python模块拖拽式编程中各个模块的作用,比如,开始模块代表程序开始运行,if模块代表条件选择模块,可以根据条件判断选择运行的程序等。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是非常先进的应用工具,只要能够设计出相应的程序,都可以帮助大家完成计算机相关的操作。接下来,同学们思考一下,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哪些计算机的操作?”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计算机操作相关经验可以回答: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整理Excel数据表格;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搜索浏览信息等。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解Python模块拖拽式编程的基本编程思路,让学生尝试自主操作运用Python模块拖拽式编程编写出相应的程序。在学生自主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应当耐心给学生讲解并鼓励学生编写出一套完整的程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并根据想象内容进行程序编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想象的内容进行落地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以项目为主题,树立学习信心

信息技术创客教育是以项目为主题的。以项目为主题,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不偏离方向,始终围绕项目开展。以项目为主题,要求教师整合相关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以信息技术内容为载体、媒介,渗透创客思维。以项目为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主任务、提出关键性、核心性的问题。在主任务、主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主任务、主问题分解,形成系列性、层次性、结构性的问题、任务,从而引导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逐步进阶、逐步深入。实践证明,以项目为主题的信息技术教学,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走向自主、走向自觉。比如“形状补间动画”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补间动画”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两类基本技法。在教学中,笔者以“动画-补间”为主题,引导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笔者对学生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隐性分组,并设置了小组的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技术探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笔者围绕信息技术主题设置研发任务的时候,将任务分为“基础性任务——制作多边形变成圆形的动画”“进阶性任务——制作‘苹果园’文字变形动画”,从而引导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不断进阶。笔者还采用示错的方式,故意引导学生制作“补间动画”而不是“形状补间”。教师通过示错,故意让学生掉入“陷阱”,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深度思考,促使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深度探究。学生通过思考,探寻“形状补间”的动画操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对“形状补间”动画形成深刻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进阶性任务,即让学生制作“苹果园”文字变形动画。引导学生将设计的动画进行评比,让学生从传统的模仿制作动画上升为自主创新动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创新、创造,让学生进行“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区别,从而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动画,深化学生的辨识能力,深化学生对动画制作的认识。以项目为主题,能让信息技术创客教育有方向。在信息技术项目教学中,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基于项目化的动画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方法。教师需设计好项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逐步上手。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索信息技术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三)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

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必要前提,如果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学内容质量不高,学生就难以主动进行发散性思考,也无法在思考的同时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应当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引进生活中、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以此为创客教育的实施提供帮助[3]。例如,在讲解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了解到学生喜欢古风动漫、国产动漫,而这些动漫大多应用3D建模技术,教师可以由此切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截取网络上的动漫片段来充实课堂内容,如《大闹天宫》等作品中的动漫内容均应用3D建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利用Ulead、GIF和Anima⁃tor等软件设计传统的悟空形象,而后思考如何对悟空形象进行创新设计,以此使悟空形象更为立体、更为饱满,既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实现创新素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达到创客教育的应用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创客教育难以融入课堂中。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方法,将创客教育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川军.创客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家长,2022(24):117-119.

[2]刘勇.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05):13-15.

[3]闫满平.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