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徐俊博

满洲里市第十二学校,021400

摘要: 随着新的教育政策的推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音乐课程作为艺术类学科,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意识,陶冶个人情操和品质,学生在接收音乐熏陶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多维度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音乐;策略;创新
DOI:10.12721/ccn.2023.1570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在新课改的视域下核心素养渗透入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十分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和教学基本策略,从核心素养出发,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点,从中进行合理有效调整,以此促进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2 将核心素养渗透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意义

核心素养是结合中国现阶段教育进程所实现的最优之路,核心素养从基础教育上对中国素质教育有着深化教育过程,提升教育水平的根本作用,同时是对中国教育理念的一次向上升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做升华式的阶段性提升。因此,小学音乐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是中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途径,理应在核心素养教育时代下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核心素养。在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落实到实践、课堂之上,会对整个音乐教学,甚至整个基础素质教育起到极大的教育改革导向和推动作用。

3 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3.1 创新教学手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音乐的学习中学生能得到审美上的熏陶,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也需要关注到对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彼得与狼》的赏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下手,营造视觉效果,增强学生的音乐赏析效果,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盛宴,让学生能更深层的感悟音乐。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的创作,让学生依托《彼得与狼》的音乐背景去绘制心中的森林景象。进行延展教学时会让学生对该音乐的创作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在静谧的森林中生活着许多的动物,但是这种和谐的画面却被猎人的枪声打破平静,猎枪声意味着动物被猎杀,幸运的动物或许逃出危险的境地,那些不幸的动物则沦为猎人的战利品,动物们的骨肉、毛皮则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罪证,这也让森林中的平静彻底被打破,动物们生活在恐惧中,在进行背景的介绍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也提升文化认知。并且结合音乐内容进行创意的绘画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有机呈现,对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有效的途径。

3.2 善用多元材料,开阔学生视野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需要做好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因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工作,审美能力隶属于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可以说想要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一定是绕不开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的教学中涉及大量的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音乐中的人文素材实现审美的锻炼,在音乐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理解背后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歌曲或者乐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是进行乐曲的赏析,但需要注意的是审美能力应该是多元化和多维度的,不能只关注本民族的文化,比如在学习《中国人》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了可以播放不同的版本,让学生欣赏,同时在进行延伸拓展的时候还可以引入其他民族的特色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文化下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除了感受音乐的力量,还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歌词中的情感,在学习和欣赏歌曲中能有效地区分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在鉴赏音乐中不断地强化审美能力,落实音乐学科的综合素养。

3.3 注意组织实践,深化情感表达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环节,就需要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到课堂中的热情。兴趣是吸引学生的一大诱因,教师为了让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教学上来,就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探索,比如当下比较新颖的小组合作、课堂辩论、师生对话、课堂演绎、律动设计等形式,都是可以有效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的。把上述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其实就是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有效的互动中品味音乐的情感。要知道音乐的演唱和伴奏是需要配合的,学生在进行小组的学习中明确分工齐心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音乐中的动与静”时,欣赏完《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匈牙利舞曲》后,设置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小组的成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借助不同乐器的先完成律动设计环节,最后在有效的讨论和训练之后进行演奏的尝试,使得学习的氛围浓厚,形式也能更加专注地投入的课堂中。并且以小组进行学习,最后在班级上进行学习的效果展示,最终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小组的探索创编时,也是加深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有感情地演唱音乐或是演奏中能更好地结合自身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改编音乐,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有利的。

3.4 鼓励学生创作,发展创造意识

在音乐的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乐器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学生比较喜欢乐器,乐器的强烈的节奏乐感让音乐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学生在音乐课堂会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而自行设计打击节奏,所以笔者随之设计了“乐器教学”助学方式。学生通过自制的“乐器教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兴趣,更加激发学生对身边其他物品的重点关注,自制出一件“乐器教学”对于音乐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乐器有了深刻的理解,可以从学生自制的“乐器教学”中表现出来,在此时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对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指导的话,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雨的节奏》时,笔者准备了三种乐器教学,如铃鼓、哑铃、沙锤,在学习歌曲时,三种乐器教学数量不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制作乐器教学参与进来。这节课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环境内实现积极有效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制乐器的创编。当学生知道可以自制乐器教学时候,纷纷表现得十分兴起,顷刻之间便找到了尺子、饮料瓶子、铅笔、文具盒,甚至是衣服的拉链都可以运用其中,更有同学利用桌椅板凳和手脚代替,形成多元化的乐器声源。课堂之中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对各式各样的乐器进行划分,确保最终演奏的流畅合理,避免乱糟糟的现象。学生根据老师的具体安排,各自组团练习起来,整个课堂的音乐气氛十分祥和流畅有序,这样的学习对音乐提升了很大助力支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老师在开展各项学习项目会变得非常容易达到预期,同时激发学生的乐器伴奏更深入地学习,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音乐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生成,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让能力在主动的探索中生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生成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苟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21(02).

[2] 赵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1(19).

[3] 陈颖.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