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期提升船舶轮机设备管理水平核心要素分析

姜冠雷

黑龙江省黑河航道事务中心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目前船舶轮机高级管理人员重视技术、轻视管理、缺乏技术与管理型兼备人才的现状,从管理的角度论述了轮机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等方面应注引起高度重视的几大问题,以期能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指导。本文对现代船舶轮机管理水平核心的人的要素进行了研究,探讨现代轮机管理中人的管理这一部分,强调了船舶轮机人员在船舶轮机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时期;船舶轮机管理;核心要素;分析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船舶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水运事业的发展来说,加强船舶设备的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船舶行业的运营工作具有难度大、危险程度高、作业面广、作业时间长等特点,所以,在开展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另外,船舶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船舶航运以及船舶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之间也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船舶可以安全有序的运行,必须切实做好船舶设备的管理工 作,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解决。想要保证经营生产可以顺利进行,必须有效提高船舶设备的管理水平。不管是水运工作的开展,还是水工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船舶设备的管理工作基础上。

(一)船舶设备是某些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采取的手段或方法。而很多现代化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需要船舶设备做支出的。船舶设备可以为实际生产或扩大生产的过程提供物质基础。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设备的应用,为人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对于船舶设备来说,只有保证各种配件、备配件以及燃润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才能保证船舶设备可以发挥出最佳的生产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船舶设备是水运完成生产任务最为基本的因素,船舶设备管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素,通过船舶设备的生产效能可以反映出水运生产的经营水平。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降低各种消耗,保证水运事业的不断发展的经济效益。

(二)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现状。就当前来看,船舶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人员的管理、参数管理、维修管理、保养管理以及备件管理。通过分析五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参数管理,人员管理为该项工作的切入点,将备件管理、保养管理以及维修管理作为辅助内容,对船舶设备开展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全面性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共享、创新、开放、协调以及绿色的发展理念,将船舶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开展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船舶设备的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繁琐,需要通过完善相应的进行规范及约束。但是在开展实际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要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船舶设备的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指导。设备管理工作也无法落实到实处。

(2)技术人员综合素养水平亟需提高。由于没有专业的技能培训,导致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综合技能水平不高,不能严格按设备的操作程序对设备进行操作。

(3)管理秩序不规范。船舶设备管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体系的支持。只有在规范的程序的约束下,才能创设一个良好设备调控的环境。

(4)监督力度有待加强。部分设备管理人员没有很好履行自身职责,责任意识不强,导致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排查设备故障,增加设备运行风险。此外,完成设备的维修工作后,没有开展 正常的评估和测验。导致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二、提升船舶设备科学管理水平核心要素

(一)专业人员管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调查发现,人为因素是导致船舶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而在人为因素中,管理员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为了防止各种人为因素引发设备故障。进一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必须强化人员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在开展人员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培养和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业务能力水平以及任务执行水平。负责人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做好日常工作的统筹,指导船员的业务,保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船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另外,作为船舶设备的管理人员,也应该以身作则,不管是管理工作还是业务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严格按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严格禁止盲目的操作。

(二)参数管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各项运行参数设置的是否合理和设备是否可以平稳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设备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设备的运行规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记录。导致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开展设备参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增强自身责任心,时刻灌注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争取做到早预防、早解决。在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全面详尽地分析各项参数并做好记录,为后续设备故障的排查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转参数,设备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正确的了解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然后采取有效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船舶设备的运营安全。

(三)维护保养管理。目前,大多船舶设备的性能都较好,但是因为参数、技术以及使用标准的差异,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处于磨合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设备故障发生概率最高的时期。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才能保证设备在运作期间各项参数的准确性。由于我国船员具有流动性较小的特点.因此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持续性和完整性。根据船舶的类型、参数及不同的业务,制定有针对性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面的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并且将相应的数据录入计算机中。对设备最为合理的运行实践进行分析,合理的确定设备最佳的保养间隔时期。对于电站、控制箱等其他电气设备,应该制作对应的保养卡并且详细的记录具体的维修和检查信息,为二次检查提供参考依据。作为船舶设备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的排查设备的异常情况,及时的启动应急管理方案,保证可以安全、有序的运行。如果故障原因不能查清,就需要及时报备对接,为靠岸检修工作做好全面的准备。    

(四)备件管理。在开展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及时确定了设备故障的成因。但是如果缺乏备件,那么自修工作也不能有序的开展。只有更加齐全的备件,才能保证设备管理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一般来说。船舶在出航的时 候,都会携带数量较多的备件,备件的工作就是为设备的检修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损害。为了保证船舶出航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做好备件的补充,尤其是易损、易坏零部件,保证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以有足够的物质支撑维修工作的开展。按照具体的管理条例做好备件的登记和存放,方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备件的位置。一般来说,船舶可用的空间较为有限。为了方便备件的管理和查找。可以在机舱棚等空间安置物料柜,分层分排摆放备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科学的、有效的管理规划方法对船舶设备进行管理, 可以进一步促进船舶制造行业健康的发展。船舶设备的生产能力直接决定了船舶企业生产效能,所以,在开展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抓住人的核心要素,通过不同的层面的全面管理,切实提高船舶设备的管理水平,保证船舶设备运行状态的良好,真正发挥船舶设备的技术水平,正常投入生产运营。

参考文献:

1、景晓慧.船舶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珠江水运,2022(14)

2、于  飞.浅谈如何提升船舶管理水平.天津航海,2021(13).

3、齐海峰.如何搞好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科技创新导报,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