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探索

赵贲

辽宁省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辽宁锦州,121031

摘要: 中职道德与法律是中职院校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水平、法律素养,指导学生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树立相应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良好公民。但是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有有很多问题,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如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满意程度低,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困难等。因此,本文对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探索
DOI:10.12721/ccn.2021.1570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现状

新时代,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对人才的法律基础、职业道德水平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意识,强化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变得十分重要。道德与法律是中职教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法律素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中职教学的目标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发现经常会出现和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初衷相矛盾的结果。

(一)学生方面

目前大多中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而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还是采用的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参与感,体验较差,这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严重挫伤,厌恶学习,进而轻视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学习,对课程学习出现了厌恶和抵触情绪;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情况,也使得学生降低对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满意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未能贴近中职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在针对性和适应性上有所欠缺,课程内容略显陈旧,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存在脱节,使得学生在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够使用法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快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由于无法从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中获取“有用”的知识,无法正确定位自己,有严重的自卑感和失落感,不能胜任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岗位。

(二)教师方面

中职学校的性质从学校管理层面就决定了其更偏重专业技能课,而忽视了道德与法律课程的重视,导致教师对此课程教学时也会存在怠惰情绪;也是受限于中职学校的特性,道德与法律授课教师的地位也相对专业课教师低,导致教师的满意度低,难以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满足感,极大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三)其他方面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技能培训,先进的教学设备会针对专业课有所倾斜,教学资源也相对更多样化,而道德与法律课程由于受到轻视,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和设备短缺,难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专业教师队伍人员配备匮乏,教学理论落后,也严重损害德育课的教学质量;教学安排不合理,缺乏实践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二、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对策

(一)加强学生全方位协调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职业观。在现教育改革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应不断探索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拓展思路,灵活运用多种途径促成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训练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疏导和调节的能力,形成乐观人格。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方法也不能局限于讲授,而是通过学生的心理状态、家庭情况,排除阻碍,更加深入地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社会认知。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学生最不喜欢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知识渗透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知识、学习生活的同时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些直接关系他们以后走上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面貌。

(二)科学使用案例教学法,将课程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与实际生活,能提高学生理解力,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则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步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具体来讲,案例教学法是把抽象知识点具体化,把理解难度大的知识点简单化,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为简单。案例教学法具有值观、易懂、生动具体的特点,因此,通过此种教学方法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案例还扮演着连接基础知识点与现实应用的桥梁角色,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讨与学习,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便于强化学生对现实应用的有效理解。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案例的选择,确保案例要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况等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其所获得教学效果也就更为理想。此外,搜集与处理案例时,教师还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况、学生的具体专业倾向,进而选择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与开放性教学案例,既可提高案例应用时的可信度,也能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来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从而产生一定的互动与共鸣。

(三)在教学模式上运用互动教学,通过课堂互动来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涉及知识点多,教授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内容也相对枯燥乏味,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觉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先进的教学技术普遍应用于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教学工具的认知,教学手段也出现大改变。多媒体教学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能力的教师或学习甚至可以建立相关的学习网站,供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

(五)强化专业师资队伍。首先应综合提高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师的技能和素质,在学识和品行上都应该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中职学生往往在学习、社交等方面存在多种问题,而在当前社会中不断出现的中职学生引发的突发性社会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中职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师是解决当前中职学生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完备的德育知识与素养,才能尽可能有针对性的解答中职学生内心中的疑惑,与学生建立信任,用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最终成为中职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六)实践教学应当引起重视。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贴近职业实际和生活实际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在现阶段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这一手段仍未普遍推行。可结合专业实习,构建起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于有机结合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学校应当以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明确道德素养与专业知识同样重要。

结言:中职学生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中职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需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的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以发展,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扩展教学手段,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最终提高中职学校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丁琼.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运用初探——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96-297.

[2]宛昭.微课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17.

[3]张琼楠娟.情景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法制博览,2020(21):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