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音乐的价值,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教师应加强声势训练在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律动感,提升音乐思维和音乐创造能力。
1论述声势训练的含义
声势训练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跟随音乐进行拍打等,发出声音,来响应音乐节奏。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声势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律动感,让学生可以准确找到歌曲的节奏,进而有感情地歌唱。声势训练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在音乐律动等一系列肢体动作的运用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乐趣,进而更加愿意投入歌曲学习,这既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又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此外,声势训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教学方式,更像一种引导和启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感知、肢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剖析小学音乐教学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美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音乐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做好音乐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一般都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而学生的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探索欲较强,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最后以敷衍的态度跟着教师唱歌。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课堂没有互动,没有肢体动作,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聊,因此,学生无法感知到音乐的魅力和快乐,也不会主动进行音乐学习,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同时,音乐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音乐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导致学生的体验感较差,参与度较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小学音乐课程不被重视,教学资源缺乏更新和升级,部分小学甚至缺乏基本的音乐资源,教学过程没有紧密结合现代教育形式,大多数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同时,教师没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导致学生融入音乐课堂需要较长的时间,延误教学进度,降低教学的有效性。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应用声势训练
3.1利用声势律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音乐声势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音乐体验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丰收之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通过声势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进而获得思想升华和心灵净化。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通过播放秋天各种果实成熟、麦田收割等图片,配以丰收之歌——《喜洋洋》,让学生沉浸在这一欢快的氛围中,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其次,教师借助声势训练,将摘果实、割麦子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学生纷纷投入声势训练,并主动了解其中的音乐情感,掌握该部分的教育内容。学生在边做动作边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了丰收时的快乐和艰辛,进而深化自己的理解,掌握音乐知识。同时,在声势律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增强。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编一个丰收舞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思考和创作,结合歌曲内容和自己对丰收的快乐情感,编创了一段生动形象的丰收之舞,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音乐情感。
3.2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认知水平不高,大多以直观理解为主。但是,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不但可以模仿身边人的言行举止,而且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合理制订教学方案,通过模仿训练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在声势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教学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节拍,模仿其中的节奏。
例如,在教学《飞翔的翅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小鸟翅膀飞翔的动作,并在飞翔动作模仿和表演中展示不同的节奏。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飞一段距离停下来的动作,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模仿和表演能力。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差异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加入拍手或跺脚等声势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并引导学生融合歌曲,使动作连贯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的把握程度,还能够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
3.3通过音乐鉴赏教学,促使学生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音乐节奏把控能力及音乐思维,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声势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中独特的意境,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同时,教师要借助音乐欣赏教学,拉近学生和音乐的距离,让音乐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七子之歌——澳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音乐鉴赏的形式,让学生在倾听和欣赏中感知其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这首歌讲述了澳门回归的故事以及澳门人民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澳门的故事,再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首歌曲,根据歌词内容给学生讲解关于这首歌的创作时代背景和其中蕴含的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明白音乐的力量。教师可以采用声势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澳门地区的舞蹈动作,用叉腰、仰头等动作进行歌曲诠释,加深学生对澳门地区民族民风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和独特情感,从而强化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精神。
4结束语
综上述,声势训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和应用优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小学音乐和声势训练的融合度,发挥声势训练的优势,让学生可以通过动作感受到音乐节奏和音乐情感,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卞琴.探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声势训练的意义[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75-76.
[2]吴雪霞.试论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0,(07):130.
[3]刘世英.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