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李振起

莘县翰林学校,252400

摘要: 在小学课程体系当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然而,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实践。
关键词: 小学;音乐;生活化
DOI:10.12721/ccn.2024.15736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对于音乐素养有待提升的小学生来说,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得音乐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构建生活化课堂,将音乐知识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教师应注入生活之水,推进音乐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音乐作品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不但难以理解,而且学到的内容还较为片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的内容,领悟作品内涵,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二)音乐训练生活化

在音乐训练中,教师需着眼于生活实际,尽可能就地取材,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影、电视、校园广播等,学生都可以接触音乐信息,而这些都是开展音乐训练的有效材料。同时,一些学校还经常举办文娱比赛,这也是对学生进行音乐训练的有效载体。将音乐训练生活化,不但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表现教学生活化

1.增设课堂环节,化解音乐学习的难点

表现是音乐学习中实践性较强的部分。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以演唱作为主要的表现方式,这一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表现教学设计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增设课堂环节,用游戏等诸多新的活动化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难点。游戏作为小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活动,除娱乐性质外,还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化解音乐学习的难点。

2.构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师也是如此。音乐之中一般蕴含一定的情感,而小学生由于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所以很难理解歌曲中的真情实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遇到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就需要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出发,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促使其准确地表达情感。同时,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有效的资源,如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纪录片等,保证课堂情境既贴近生活,又易于学生接受,促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和音乐知识,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感受教学生活化

1.加强实践领悟,开展生活化音乐活动

在音乐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也为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除了构建生活化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化音乐课堂活动来深化学生的感悟,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也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可以促进小学生音乐学习的方式。

第一,讲故事的教学方式非常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针对大鹿》时,教师便可以给学生讲小鹿斑比的故事:茂密的森林中有许多动物,它们快乐、自由地生活,可是一声枪响打破了森林原有的宁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动物们又怎么样了?当学生迫切地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时,便会产生高涨的学习兴趣,此时播放音乐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高效地学唱歌曲。

第二,猜谜是小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儿歌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出谜语的同时,引出课堂学习主题,如“一根扁担长又长,挑着城市和山乡”,聪明的学生很快能够回答出谜底是“公路”,这便紧扣住了学习主题“会唱歌的公路”,让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第三,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在《打秋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察校园里的大树,并感受荡秋千的乐趣,然后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累积更多音乐知识,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接触社会生活,渗透社会化教学思想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生活,音乐能让人接触广阔的世界,体验别样的人生,领悟更多的生活哲理。小学音乐教材中就有不少体现人生哲理的歌曲,如在领会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内涵时,学生能够从乐曲的节奏中感悟到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其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特别是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当革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把握音乐人的文性,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音乐知识。

(三)创造教学生活化

1.捕捉生活素材,实现教学技巧生活化

实践证明,如果音乐教学脱离了教材,并采取“一教一唱”教学模式,那么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音乐教材中,教师可以找到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元素,精心设计并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很多小学音乐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即创编任务对小学生来说很困难,学生不仅词汇量不丰富,而且创编的思路也不够开阔。因此教师往往会略过创编部分,直接进入歌曲演唱环节。但实际上,适当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捕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音乐学习技巧,为之后的乐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优化教学评价,促进音乐与生活融合

小学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加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一些音乐教师却忽视了教学评价对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也无法运用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取得进步。

生活化评价强调基于学生的差异性。由于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语言,用音乐器材伴奏,以此对学生进行表扬;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音乐问题,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则用肢体动作对其进行表扬,如竖起大拇指等。教师用这些生活化以及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生会产生更大的音乐学习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萌萌.聆听生活中音乐的旋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探索[J].北方音乐,2018(19).[2]黄琤玮.解读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及其实践[J].北方音乐,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