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戏曲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董彬茹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实验小学,浙江温州,325016

摘要: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传统艺术,戏曲艺术在整个世界艺术殿堂和艺术领域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展现着迷人的独特魅力,并且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与戏曲迷。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戏曲教学较为抽象化,并且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对于各种事物的理解度、感知度和关注度能力较低,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必然会存在各种困难与问题。
关键词: 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创新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教师想要有效解决问题并且充分发挥出戏曲教学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实践性等教育价值,就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转变以往固有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思想,为小学生创建一个生动立体、充满趣味的戏曲教学情境和氛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戏曲学习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曲教学面临的困难

小学音乐教材中与时俱进地融入和渗透了一些与戏曲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让戏曲教学一度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生自身对戏曲的认知、了解和感悟并不高,并且缺乏对戏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有的小学生错误地将戏曲学习理解为一种调高音长的传统曲艺形式,并且由于自身文化知识有限、综合素养欠缺,因此对戏词的了解和掌握水平较弱,无法有效把握戏曲作品中戏词所表现出的各种情感与深意。与此同时,部分音乐教师在戏曲教学实践过程中习惯沿用固化、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整个戏曲课堂教学参与度较低,导致戏曲教学整体效果不佳,小学生的戏曲艺术鉴赏力和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激发,戏曲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面临较多困难和阻碍。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曲教学的创新化实践策略

(一)“剧”现文化内涵

戏曲脸谱通常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其色彩也比较丰富,图案多样。各种各样的脸谱代表着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角色,也显示出截然不同的个性,这给小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在课余时间让学生搜集有关戏曲脸谱的资料,并交流。学生在查阅资料与交流过程中逐渐熟悉戏曲脸谱中的红脸、白脸、十字门脸、歪脸等。在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中,传统戏曲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传统戏曲服饰主要包括外套、二衣、三衣和云肩四类。不同的服饰表现了不同的人物,同时精美的服装给学生带来了一场戏曲盛宴。教学中,教师可以身穿与本节课相关的戏曲服饰,向学生介绍服饰的特点,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行当的特征。

(二)教师指导

如果说激发学生学唱戏曲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戏曲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指导学生学唱戏曲则是小学音乐戏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耐心、细心,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需求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踏踏实实地学习戏曲的唱法与动作。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领略京韵之美、京腔之妙。相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增加学生学唱戏曲的负担。例如,在《我是中国人》的戏曲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戏曲《我是中国人》,让学生认真地聆听。学生听完第一遍后,教师又给学生播放了第二遍,让他们一边听,一边思考唱法。等第二遍听完后,教师又进行了第三遍的播放,这次要求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小声地跟唱。三遍听下来以后,学生对《我是中国人》的唱法产生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一些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甚至能够独立地将其唱出来。之后,教师对学生说道:“刚才大家表现得很投入。这首戏曲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运用了西皮腔进行演唱。有一个细节需要你们注意一下,曲词之中最后一个‘人’字,拖腔长达23小节,应该唱出一种跌宕起伏、绵绵不绝的感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中华儿女浓浓的爱国情。”

(三)利用讲故事形式开展创新化戏曲教学

想要让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能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采用丰富有趣的讲故事形式开展创新化戏曲教学。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脸谱的主要特点、谱式和相关戏曲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先为学生娓娓道来“戏曲”的历史故事:“同学们,戏曲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艺术,并且被称为我国的‘国粹’……”教师通过趣味、生动、精妙的语言,加上故事化的讲述,让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历史背景、戏曲著名表演艺术家、经典戏曲作品能够拥有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了解和认知,充分感受到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为学生组织各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如展示各种戏曲脸谱(十字门脸、碎花脸、三块瓦脸、整脸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戏曲脸谱,并且说明原因。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戏曲曲目片段赏析,让学生感受戏曲表演艺术家的艺术风范和大家风采等。通过故事化的戏曲教学和活动组织,能够让小学生对戏曲艺术产生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接下来的戏曲教学奠定良好的、扎实的教学基础。

(四)注意戏曲教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小学各学科之间往往存在一些密切联系,并且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鉴于此,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创新化戏曲教学实践时,可以加强戏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有效联系。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戏曲教学和美术教学往往能够产生较强的“化学反应”。教师可以在戏曲脸谱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一些美术教学元素和方式。例如让小学生借助泥塑、绘画等不同形式,结合戏曲脸谱不同种类和不同风格,尝试着去画一些戏曲脸谱。在这种“音美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下,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快乐的美术手工和绘画中学到更多的戏曲知识和戏曲元素,有效培养了两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创意教学的“一举多得”。

结束语

时光匆匆流逝,戏曲风韵永存。在生旦净末丑之中,在唱念做打之中,在抑扬顿挫的旋律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艺术之美,还有文化之光、生命之歌。

参考文献

[1]黄琤玮.巧用戏曲灵魂,点亮小学音乐课堂[J].第二课堂(D),2021(02):36-37.

[2]蒋中伟.地方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J].启迪与智慧(中),2021(01):85.

[3]肖兰.小学音乐戏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