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执法内容广泛,工作压力大,近些年来,人员流失现象层出不穷。为减轻压力,各领域均针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展开了研究,通过调查的方式,明确了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本研究基于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展开探讨,结合自身经验,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压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以便于为其压力的减轻提供保证。
1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压力的来源
压力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工作自身带来的,这其中就包含着工作过多过少、任务繁杂、时间紧迫、工作出错等多个方面而导致的;第二个就是自身的角色引起的,自身角色的界定不清晰,或是对他人或他事要承担更大责任等;第三个就是职场发展原因,自身处于职场中升降过快或者是过慢,得不到社会认可,就业保障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第四个就是组织的构造过于复杂,即在职场中无决策权无实权等;第五个就是职场的人际交往,与同事之间的相处不和谐,工作无法获得认同等。
2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
2.1 工作任务较重
工作任务重,主要体现在责任划分方面。在复杂的工作内容以及庞大的工作任务下,执法人员通常无暇自顾。为更好的完成执法任务,大量压力均会集中在执法人员中,长此以往,将导致其心理与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后,执法人员既要听从本局的工作安排又要将工作的重心下移到镇街,如此操作之下,也就导致了城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但是人员的配比以及费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这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使得城管执法队员只能全盘接收各项任务,但是这种接受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抵触,久而久之会形成工作压力。
2.2 缺少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心理、薪酬两方面,缺少激励机制同样是导致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薪酬而言,在工作任务重、内容繁杂的情况下,激励机制的缺乏,意味着工作动力的减小乃至丧失。由此所衍生的工作漏洞增加、错误增多、冲突发生等情况,又将反作用于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导致其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上述过程如此往复,极容易对执法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就心理而言,如激励机制缺乏,则会导致执法人员存在的心理压力难以及时得到减轻,长期积累,则会影响其工作质量。
2.3 社会支持较少
社会支持少,主要体现在媒体、大众,以及执法对象三方面。就媒体而言,在新媒体时代,部分自媒体为获取流量,通常通过模棱两可的标题吸引大众观看,同样可能通过视频剪裁的方式抹黑执法人员。对于执法人员而言,网络环境堪忧,长期的网络暴力与不支持行为的存在,将导致其产生工作压力。就执法对象而言,部分执法对象存在城市管理知识匮乏、文化水平低等情况,极容易在执法的过程中,与执法人员之间产生冲突[1]。
2.4 缺乏自我调整
城管是代表着政府部门执行城市管理发展的任务,因此他们的执法内容是非常宽泛的,与城市中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要有交流,这就直接体现城管人员是需要非常高的业务水准和较高的文明素质。但经过实地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城管人员基本上都只有初高中学历,并且政府部门没有很好的培养和训练的机制,再加之他们长期在执法一线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少,并且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和锻炼,因此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都很难达到国家的标准。同时,城管执法工作人员因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就非常容易产生一些不客观的想法,从而他们的判定不一定有准确性,会有一些误差存在,这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到很好的训练和专业的培训而导致的。城管人员有时也会过高的看重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样也存在过度的轻视自己的岗位,因此就极有可能产生不好的情绪夹杂在工作中。
3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压力的应对措施
3.1 落实责任制度
落实责任制度,可使执法人员的工作内容更加清晰明朗,对其工作压力的减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议自上而下采取详细的工作内容划分手段,按照执法的各个环节,明确每位执法人员的工作内容,确保执法人员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明确自身需要负责的部分,避免分心,使精力集中,保证执法工作落实质量。需注意的是,责任制度的落实可结合执法人员本身的能力优势进行。如:笔录能力突出者,可负责在执法的过程中进行记录,充分发挥自身的强项,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增强其信心[2]。
3.2 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完善需从心理与薪酬两方面进行。就心理而言,当地城市管理部门需注重执法人员的心理问题,通过定期的心理咨询了解其心理状态,判断有无压力,如存在压力则需当即予以疏导,避免压力加大影响执法工作的落实与执法人员的健康。就薪酬而言,需将奖惩制度落实到工作中。针对在执法过程中表现良好者,可予以一定的薪酬奖励,增强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执法人员对自身的工作与岗位产生认可。惩罚制度则需适当,依照执法人员失误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惩罚措施,避免惩罚过度进一步加重其压力[3]。
3.3 加强社会支持
来自媒体、公众以及执法对象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帮助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减轻心理压力。就媒体而言,需客观谨慎的报道相关执法事件,避免黑白颠倒,不得出于吸引受众关注考虑而抹黑执法人员的形象。针对存在此行为的媒体,城市管理部门需追究其责任,不得放任。就公众与执法对象而言,当地则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其了解城市管理相关知识。宣传工作可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途径进行,线下可在固定位置设置宣传栏,或联合社区进行宣传。线上则可通过建立公众号等方面进行宣传,避免公众对执法人员存在误解。
3.4 自我学习提升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需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确保能够在执法的过程中采取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提升可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实现,同样需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了解、掌握乃至熟悉。另外,执法人员同样可向优秀员工学习,在其执法的过程中进行观摩,了解其沟通方式与执法手段,以便将其运用于自身的执法工作,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采取上述措施进行自我学习,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本身工作难度的减轻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有利于达到减轻其工作压力的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压力的研究,可为城市管理领域提供参考,帮助其了解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压力的来源、原因以及解决方式,从而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帮助其减轻压力。未来,城市管理领域需要积极减轻执法人员工作任务,完善激励机制,外界媒体等则需在报道的过程中为执法人员营造客观理性的舆论环境,而执法人员自身同样需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学习执法知识,以便于从容应对多种执法情况,减轻执法压力。
参考文献:
[1]姚继东. 北京市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压力源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8, (05): 9-14+29.
[2]向莹君, 盛文斌, 高晗. 城管执法人员工作压力、心理症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 24 (08): 905-908.
[3]李芳.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心理压力状态及调适策略探讨[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32 (02):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