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将音乐可视化助学生学音乐

康晔

泸溪县白沙小学,416100

摘要: 在当今实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下,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并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因此,开展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需要教师能借助可视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还能够通过视觉理解、感知并表现音乐,使学生在可视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提升音乐学科素养、审美素养以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4.15702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运用图示可视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

1.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近几年来在不断深入改革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普遍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学生具象化地呈现抽象的知识,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运用可视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音乐欣赏的角度,能够在课堂上借助构建思维导图的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以此促进学生有效提升音乐课程学习能力,并使学生获得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欣赏乐曲《三个和尚》时,该乐曲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具有相对复杂的作品结构,对小学生来讲,从乐曲的整体结构进行欣赏且在欣赏过程中提取音乐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容易陷入盲目聆听误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该乐曲通过划分乐段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并且需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每个乐段中使用的演奏乐器、具备的音乐要素及人物形象关系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清晰明了的乐曲知识结构中记忆与理解音乐知识,并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正确欣赏音乐,使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会关注乐曲元素,能够正确理解乐曲及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为学生立体化呈现抽象的音乐知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生有效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音乐图谱划分乐曲结构

音乐课程的学习非常枯燥,需要学生掌握如节奏、音调、音色等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知识时往往很吃力,致使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出现畏难情绪。并且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抱有敷衍及应付的心态学习的。而通过运用可视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使音乐教学充满趣味性,再通过可视化处理教学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难度。因此,通过运用可视化教学模式开展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在音乐乐谱中,教师能够借助于符号、线条、图像等方式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现音乐内涵,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难度,还促进了学生深入理解与认识音乐内涵。在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要素图谱或是音乐声势图谱引导学生可视化学习音乐知识。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乐曲《大象》时,该乐曲是一首比较复杂的带再现单三部管弦乐曲,对初次接触这类音乐结构的小学生来讲,学习乐曲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学生很难有效把握乐曲中起伏的旋律以及整体乐曲结构,自然也无法将音乐形象与其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联想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音乐图谱将该乐曲的结构划分为三段,通过对比小象脚印与大象脚印的不同以表示乐曲乐段中强弱之间的差异性,运用不同的弧度表现起伏的旋律,三种颜色分布表示乐曲中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情绪,如黑色表示笨重、绿色表示轻盈、红色表示活泼。小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图谱形式下能够清晰判断乐曲乐段的划分,有助于学生把握乐曲的整体结构,并使学生有效地将音乐表现的内容与情感进行联想。由此可见,借助音乐图谱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具有一定抽象性及复杂的音乐乐谱,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认知并理解一些复杂的乐曲音乐结构及音乐情感,最终促进学生有效提升音乐能力。

二、多媒体为实现教学可视化提供支持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为实现教学可视化提供了支持。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小学生有效形成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由于小学生普遍不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因此,只能从片面且主观的角度欣赏音乐。而通过运用可视化教学模式开展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听觉鉴赏音乐作品,还能够以视觉的方式欣赏音乐作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及层次欣赏音乐,进而使鉴赏充满客观性及全面性,最终有助于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促使小学生形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中,为学生呈现的可视化图像能够使学生通过图画、视频等方式感受音乐学科中灵活生动的特点以及丰富的音乐元素,使学生在立体直观的形象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有效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时,该歌曲具有欢快热情的旋律以及形象简洁的歌词,为学生将彝族节日中儿童快乐舞蹈的热闹场景呈现出来。这首儿歌具有较强的民族风味以及律动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体现彝族人文风情的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的民族特征,使小学生的脑海中对彝族形成初步的印象。接着,教师在借助舞蹈图谱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彝族舞蹈的姿势,使学生能够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并以此加深对彝族歌曲及舞蹈的印象,使学生获得较强的音乐情感体验。该歌曲的学习建立在音乐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将音乐与舞蹈律动图片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好奇心,还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的彝族舞蹈图片观看中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最终借助图像有效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三、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在近几年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模式的引领下,需要教师能够立足于音乐本质与内涵,为学生构建音乐学习情境,以此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知识。如在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可视化表演情境,促使学生通过表演深刻理解音乐作品。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更是表演艺术,不论是小学开展的音乐欣赏课、唱歌课,还是表演课,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教材中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表演,能够完美诠释音乐作品。并且为学生创设音乐作品表演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使学生在可视化的教学中具体化地理解抽象的音乐知识。在表演情境中,学生还能深刻认识音乐与表演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音乐表演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学生能够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并升华音乐情感,最终帮助小学生形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实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小学音乐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及更新教学理念,还能够使小学生在多元化的音乐学习模式中感知音乐蕴含的魅力,促进小学生积极探究音乐的内涵,学生能够在可视化音乐学习课堂上形成深刻的体验、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最终形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泱.浅析“可视化”教学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花会》为例[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三),2022:553-557.

[2]金文萱.体态律动与“可视化”相结合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策略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