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的教育方式下,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生动,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教学方式、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课堂氛围也变得越来越融洽,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爱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参加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这是非常关键的。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音乐家朱光潜所说:“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良药”。以下是几个方面展示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音乐兴趣:音乐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并且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索欲望。
(2)发展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可以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3)改善情绪与社交技巧: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情绪,通过音乐的表达,学生可以发泄内心的情感,舒缓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此外,在合唱、合奏等集体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同学们共同创作音乐,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社交交流。
(4)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创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会有机会通过歌曲、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5)培养节奏感和集中注意力:音乐中存在着丰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同时,在学习乐器演奏时,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培养专注力和细致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培养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改善情绪与社交技巧,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节奏感和集中注意力等。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积极改革和修正教育观念
小学音乐教师既要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要在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中发挥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在自己的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和修正,才能保证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观念的创新和修正时,不仅要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一方针进行落实,还要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以此为教学变革的基础,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让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接近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文化。比如,在教学《我是小小音乐家》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提出问题:“你们听到这首歌的感觉如何?”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进行跟唱,并在跟唱完后,为学生讲解歌曲节奏、编曲风格等理论细节。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自由表演,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艺术感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情境表演,调动学生对游戏的积极性
为了使音乐游戏得到更好的运用,教师还必须将情境教学法与音乐游戏相结合,以情景表演为主体的音乐游戏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游戏的兴趣,确保其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比如,在教授《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手段,播放《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的动画片(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自制视频),然后跟动画片一起,把“小乌鸦关心母亲”的故事说出来(可以按照这首歌的内容来延伸和补充,主要是说,小乌鸦是被妈妈养大的,等妈妈不能再飞行了,它就会到处去抓昆虫,然后把昆虫带回窝里去喂妈妈,以此来回报妈妈对它的养育之恩),然后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这首歌引入到这一节的内容中,再通过欣赏和范唱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唱歌的技巧。在学生已经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歌曲的歌唱之后,可以与前面所讲的故事相联系,从而创造出“我是懂事的小乌鸦”等相似主题的教学情景。与此同时,还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乌鸦头饰,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乌鸦(教师饰演乌鸦妈妈),通过音乐剧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情节进行生动的展现。由此,以音乐剧表演为形式的游戏活动,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小乌鸦照顾妈妈”故事有密切关系,在动画视频和教师语言描述的支撑下,教师创设的有关情景就更加真实,所以学生通常会在情景中,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
(三)尽力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课时,以减少学生课外学习的压力,提高其教学水平,是当前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首先,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充分地了解,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学生创造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工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艺术赏析能力,并积极推动学生的审美能力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进行课堂引入,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劳动最光荣》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在工作中普通的工人是如何创造出非凡的成绩的,让每位学生在学歌前,都能以最生动的方式认识到“劳动”的含义。这种引入方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教师要可以为学生收集各种不同的音乐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自我查找和欣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学习讨论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四)在历史背景下引入红色歌曲
在任何时代,军人都是最可爱的,肩负着保卫祖国的历史使命。为了使这些历史场面更加真实,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有关的视频,而这些视频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视频的内容应与课堂教学中的红色歌曲的内涵相吻合,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后,更好地掌握红色歌曲。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在主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将课堂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相结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提升学生的个人音乐素养和个人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娜,强琴平.强化美育育人功能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08):33
[2] 张道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19):76
[3]周莹洁.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8(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