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构成了医院执行基础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评估医院医疗实力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医疗设备种类持续更新与功能日益丰富,其后续的维护与保养工作面临的挑战也相应加剧。当前,传统模式下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体系已难以充分支撑国内医院日常运营的基本需求,促使众多医院积极探索信息化转型路径。在推进这一转型的实践探索初期,医院管理层需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目标,精心策划整体工作的前期蓝图并注重后续的优化与完善。鉴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与实践路径。
1 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1 保障医院医疗安全
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对医院各个部门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医院还应该根据过去的使用经验和设备供应商的服务,做好故障风险的预防工作,从而保障医院医疗安全。
1.2 提高设备管理精细化程度
在医疗设备现场管理领域,实施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策略,能够显著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进而优化医疗设备的管理品质。借助详尽且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流程,确保了设备的顺畅运行与高效维修维护。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疗设备维修维护过程进行精细管理,不仅有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显著降低了维修成本的投入,推动了医疗设备管理向更加精细、高效的方向迈进。
1.3 协助设备选购
在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医院通过相应的设备故障和部件老化信息,能够对现有的应用设备进行系统的评估,同时,还可以针对医院不同阶段的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来挑选出一种更适合于医院应用需要的设备型号。此外,这些资料的收集,也有助于与该医院合作的厂家,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使之成为一种功能齐全、性能优异的新型医疗设备。
2 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与实践路径
2.1 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够信息管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与应用能力。该系统具有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护规划,设备使用日志,设备维护记录等功能。设备档案管理实现了对医疗设备的完整信息的收集与保存,方便了设备的后续维修维护;设备维护规划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需求,自动产生维修方案,提示有关人员做好维修工作;设备使用日志实现了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实现了对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设备维护记录能够对设备的维护状况进行记录,从而实现对设备维护过程的追踪与分析。
2.2 医疗设备采购信息化管理
在实施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医疗设备的购置力度,采用医药企业的招标方式,选出符合医院实际发展状况的医疗设备,在挑选时,要将设备的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同时,要让厂商派出一个代表,以及一名技术工程师,到医院里去教授一些基本的操作程序,让各个部门的医护人员都具备一定的医疗设备维修技能。在医院的内部,可以构建一个医疗设备采购的信息化数据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招标公司的资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资料,将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优点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对各部门的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保证医院内的医疗设备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在购买完毕之后,工作人员要把医疗设备的一切资料,例如生产日期、编号、厂家、购置价格等,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备份,定期检查医疗设备,防止医疗设备的运转超载,影响到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严控医疗设备的使用次数,防止设备超负荷,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1]。
2.3 医疗设备保修流程信息化管理
在推进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医疗设备保修提醒流程标准化。在信息化管理体系中,每台医疗设备均被赋予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并配套生成专属二维码,以此作为每台设备的明确身份认证,有效规避了设备混淆的问题。当设备遭遇运行障碍时,医疗人员可即时扫描该二维码,依据故障实况在线填写保修详情,这不仅完善了报修信息的全面性,还为后续的维修工作提供了精准指引,显著优化了维修处理流程。在信息化管理体系下,设备管理部门通过公共显示屏可实时追踪待处理的报修案件,确保维修的时效性,防止设备因长时间故障而影响使用。基于每台设备唯一二维码的设定,工作人员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设备的报修频次进行深度统计与分析,从而充分挖掘维修数据的潜在价值,促进维修资源的优化配置[2]。实施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不仅提升了保修工作的执行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设备故障对医疗服务的影响,全方位增强了医疗设备的综合效能与使用效益。
2.4 医疗设备维护验收流程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管理改进医疗设备的维护和验收过程,缩短质保信息的传输周期,从而为提高质保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提升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验收的效率与精度,可以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引入到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验收流程中,使用智能化的仪器对验收流程进行自动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迅速地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医疗设备维护信息的统一管理,便于查询、分析。在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与技能,让他们了解各种医疗设备的维护需求与规范,并掌握先进的维护技巧与方法,从而提升维护的品质与效率。制定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医疗设备维护信息系统的验收情况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存在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地发现并加以修正,保证了信息化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医疗设备维护信息化验收系统利用数字技术,在电子数据库中记载了维护过程和具体情况,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对维护工作进行检查和管理,降低了对纸张文档的占用,增强了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可操作性。还可以对维修工作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追踪,利用设备维护信息化验收系统,管理者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设备的状况、维修的结果等进行实时的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测和处理,保证维修工作的按时完成和质量的保障[3]。在医疗设备的维护验收过程中实行信息化,既能确保设备的及时维护和使用,又能监控和管理设备的工作人员,使其能针对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维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与科学应用,医院管理者应当首要审视并分析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医院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医疗设备采购的信息化管理策略、保修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手段以及维护验收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等实践路径,逐步推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与效能提升。
参考文献
[1] 廖松柏.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策略与实施模式[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06):159-161+175.
[2] 刘峰,李军.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08):3-5+41.
[3] 宣诚,俞彩燕.HRP应用于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化管理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2021,25(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