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指明:“以歌唱作为音乐的基础,音乐属于每个人”。“器乐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文化,而歌唱却是一个人人都能进行的活动,它既切实可行,又容易奏效”。以上柯达伊所说的主要形式是集体歌唱即“合唱”形式。就合唱而言,柯达伊还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做不到的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柯达伊断言:“一直唱单声部音乐的人永远不会把音唱准”。以上就是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对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合唱艺术活动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为此,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合唱教学是必须和肯定的,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思考探究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 、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与认识
合唱是集体声乐表演艺术,它分声部歌唱,要求合唱队演唱的声音和谐统一,赋予表现力,要求每一位队员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有与他人合作的心理素质,在指挥的带领下团结一致,紧密配合,共同进行歌唱艺术的合作演唱。在中小学校开展课堂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乐感、集体的观念、审美与情感的交流都有很大的帮助。
1.正确处理好5%与95%两者的关系。
5%就是代表学校参加校合唱队的学生,95%就是教师面对的班级内的全体学生。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中小学合唱活动时,除了狠抓校合唱队的水平质量外,同时也要加强音乐课内全体学生的合唱训练,教师不能把重心只放在抓校队上,而应加强平时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合唱相关知识技能,积极参加到合唱的训练与表演的活动中。只有正确的处理好5%与95%之间的关系,那学校合唱水准才能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只有提高95%学生的合唱水平,才会有力的促进5%即校队演唱水平的提高,合唱比赛成绩才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处理好5%与95%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2.有效地进行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
音乐课堂内合唱教学是指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合唱的组织、教学和训练。这样的教学不是要选拔合唱尖子,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参与,体现素质教育。有效地进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和音乐审美素质,推进学校合唱活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三是要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素质要义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课堂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目标。音乐课堂中应在每节课中都要适量的进行相关的合唱知识、技能的训练,要做到长计划、巧安排、循序渐进。比如给学生训练卡农二声部、三声部,其目的是为唱好教材中的二声部歌曲做的铺垫,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凡有二声部的歌曲都不要放弃(不要以为学生唱不会,要克服畏难情绪)。都必须引导学生唱会、唱好二声部。在学唱二声部时,步骤是先唱会、唱好二声部,再唱好一声部,再进行合练,唱好合唱。
二、课堂合唱教学的具体做法
1.制定好符合要求的教学计划。
实施课堂合唱教学首先要制定出符合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计划。包括课堂合唱教学的目标要求,歌唱技能方法的训练及多声部教学和练习,学唱教材中带有合唱部分的歌曲,对优秀合唱歌曲的欣赏分析,加强不同形式的合唱的听辨与认识;还有对学期、学年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评估等。计划的制定力求做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能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讲求教学实效。
2.认真做好课堂合唱教学的组织工作。
一定的教学内容,决定着一定教学组织形式,划分声部是课堂合唱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体现合唱声部既独立又以整体统一的特点,笔者实施课堂教学时,是根据教学班男女生人数以及学生的音色和歌唱能力的实际划分成声部的,上课训练时要按声部就座,要完全改变教学班的座位。以便进行合唱训练、组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声部中的一员,每个声部都是一个小集体,而全班就是一个合唱队,是一个整体。由于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各异,男女生比例不尽相同。在声部划分时必须讲求实际,以减轻训练的难度。在选拔声部长时,还要注意选拔喜欢歌唱、具有一定歌唱能力的学生担任,让这样的学生特长得以发挥,并能增强他们唱合唱的兴趣与责任感。
3. 努力做好歌唱方法的科学训练。
要使合唱的歌声优美、柔和、统一,赋有表现力,必须要对全班学生的歌唱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讲究气息的支持,努力追求高位置的发声(头声)和音区的统一。因此,在合唱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气息、呼吸的练习,选择一些音域不宽,曲调流畅的单声部练习曲。先唱u或lu音,闻花、打哈欠唱a e i o u母音,这样可以让学生喉头向下和稳定,声音位置高而集中,再唱一些练声曲,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在打哈欠的位置“挂住”声音。在合唱训练中,要让学生明白歌唱要富于表情和感情,绝不可大声喊叫,要求从轻声歌唱入手,要调动起学生敏锐的听觉,学会聆听音乐,不仅要听自己的声音,而且也要倾听到别人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能够融入集体的歌声里。训练中笔者只要听到少数学生气息过浅,或大声喊叫的现象,就会制止并加以纠正。先让学生演唱单声部歌曲,其目的是为引导学生进入二声部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4.逐步增强声部的教学与训练。
合唱是以声部演唱为基础,各声部和谐统一为特点的演唱艺术。在声部教学和训练中,首要的是进行各声部的音准和节奏的训练。笔者让学生从简单的节奏入手,听、拍和写,帮助他们建立乐音时值和拍子的概念。通过听音的长短和节奏组合,使学生接受到听觉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并通过动手拍、记、写等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记忆能力。这样的训练从单声部开始,逐步进入二声部和多声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就会有明显的加强,声部之间合作也得到了协调,这为进一步进行音准教学打下了基础。
另外,在音准训练中,笔者采用了外国先进的柯达伊教学方法中的“柯尔文手势”让学生学会运用手势来歌唱,在进行二声部的练习时,要求每位学生眼睛看谱,打着手势唱,笔者在指挥学生进行二声部训练时,左手与右手分别做出两个声部不同的音高、唱名的手号,指挥调动学生按声部唱出和声音程和音程连接。由于手势是以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高低音的视觉和信号,让学生看动作唱音名,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歌唱时的音准效果好了很多,既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训练了唱准音高、低的能力。总之,二声部运用手势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音高感,合唱声部的统一、协调以及学生内心听觉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当声部练习得到巩固以后,笔者结合教材进行合唱歌曲的教学,从二声部到三声部,循序渐进,不断加深,使学生合唱水平逐步提高。当然,这样的教学任务不可能短期内完成,必须分步实施,在笔者制定的计划中,初一第一学期安排卡农(二声部)的练习,声部节奏、手势、二声部的教学训练,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第二学期侧重在二声部歌曲的合唱教学。初中二、三年级重点放在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及三声部合唱教学与训练上,坚持几年,逐步提高教学班的合唱意识与合唱能力水平。
5. 逐步提升学生对合唱艺术表演的鉴赏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对合唱表演的鉴赏能力。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自己本校队参加市、区合唱比赛的表演录像,当学生欣赏到自己的同学、好友在舞台上表演时,表现出了兴奋、亲切的心情,有的竟会鼓掌喝彩,这使音乐教学掀起了高潮。在欣赏中,笔者先引导学生欣赏童声合唱,男、女声合唱,后听混声合唱,最后欣赏无伴奏合唱。在合唱艺术欣赏中,学生大开眼界,充分感受到了合唱无限的艺术表现力,进而对合唱艺术有了较深的认识,提升了审美的品味,对学习合唱兴趣更浓更加有信心了。
6.重视指挥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执教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挥,笔者在备课中十分注意把握教材的要求,把挖掘歌曲中的情感因素与启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放在歌唱中的首位,指挥时充满了激情去感动学生,力求师生共同融入表现合唱歌曲情感中,共同融入合唱美的体验之中,共同进行合唱艺术再创造中。让学生养成歌唱时要学会看指挥,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在歌唱时要学会倾听,既要听到自己的声音,也要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在多年的课堂合唱教学中,比较深刻的感悟到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不单使学生学到合唱的相关知识概念及合唱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歌唱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而担任指挥的执教者也主动参与了歌唱艺术的再创造和指挥的基本功的再学习,这是教学相长最为重要的实践之一。
三、课堂合唱教学与音乐科教学的关系
1.课堂合唱教学与完成音乐课教学任务的关系
课堂合唱教学并不是音乐科教学的全部内容,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歌唱教学、乐理知识教学、器乐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含声乐、器乐)等等内容。为此,执教者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时,应把课堂合唱教学的内容,有机的安排在学科教学总计划之中,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科学的排出课时,使之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课堂合唱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做到长计划、巧安排,在初中每节课都应适量的安排合唱知识的学和练,做到细水长流,循序渐进。
2.课堂合唱教学与组织学校合唱队参赛的关系
课堂合唱教学是面向所有教学班,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它对每个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使每个教学班合唱水平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再组建学校合唱队时,可做到声部整齐,队员训练有素,能接受和适应更高要求的演唱,所组建的合唱队水平,质量起点不会低,具有一定的水准。如笔者所在的一所市级学校在参加历届的市级同类学校合唱比赛均获得的一等奖;参加有示范性高中的学校一起的合唱比赛均获得二等奖;去年参加区合唱比赛中,因新冠疫情影响,笔者只用8天课余时间排练,获得区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坚持多年开展的课堂合唱教学所打下的良好基础。只有长期坚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课堂合唱教学,才是学校合唱活动的真正意义与作用,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3.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评价。
对学校合唱活动,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了解校内每个教学班开展课堂合唱活动的状态,如班级合唱的水平的高低的评价。我校除了因去年新冠疫情严重之外,每年都举办班级合唱音乐会或班级合唱比赛,对课堂合唱教学,也是一种反馈。展开合唱教学后,班级的合唱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学生对参与班级合唱活动的兴趣是否有增强?对合唱艺术的感受能力及创作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对合唱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校园合唱活动展开是否活跃?结合笔者指挥的校合唱队参加市、区合唱节比赛成绩,对课堂合唱教学进行科学的、客观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只是面向5%的少数尖子生,只为应对校际参加市、区比赛的短期行为和做法 。
综上所述,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悟到,重视加强95%的学生参与课堂合唱教学的活动,才能真正的提高普通中学音乐教学水平,让学生与合唱艺术紧密接触,饱受合唱艺术的熏涛,学生才会成为音乐真正的受益者,在音乐课堂中加强合唱教学是需要我们每位执教者长期的探索实践,笔者也决心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为提升普通中学学生的音乐素养努力拼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教育部2022年版
[2]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第131页,李春燕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指明:“以歌唱作为音乐的基础,音乐属于每个人”。“器乐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文化,而歌唱却是一个人人都能进行的活动,它既切实可行,又容易奏效”。以上柯达伊所说的主要形式是集体歌唱即“合唱”形式。就合唱而言,柯达伊还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做不到的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柯达伊断言:“一直唱单声部音乐的人永远不会把音唱准”。以上就是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对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合唱艺术活动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为此,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合唱教学是必须和肯定的,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思考探究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 、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与认识
合唱是集体声乐表演艺术,它分声部歌唱,要求合唱队演唱的声音和谐统一,赋予表现力,要求每一位队员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有与他人合作的心理素质,在指挥的带领下团结一致,紧密配合,共同进行歌唱艺术的合作演唱。在中小学校开展课堂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乐感、集体的观念、审美与情感的交流都有很大的帮助。
1.正确处理好5%与95%两者的关系。
5%就是代表学校参加校合唱队的学生,95%就是教师面对的班级内的全体学生。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中小学合唱活动时,除了狠抓校合唱队的水平质量外,同时也要加强音乐课内全体学生的合唱训练,教师不能把重心只放在抓校队上,而应加强平时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合唱相关知识技能,积极参加到合唱的训练与表演的活动中。只有正确的处理好5%与95%之间的关系,那学校合唱水准才能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只有提高95%学生的合唱水平,才会有力的促进5%即校队演唱水平的提高,合唱比赛成绩才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处理好5%与95%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2.有效地进行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
音乐课堂内合唱教学是指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合唱的组织、教学和训练。这样的教学不是要选拔合唱尖子,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参与,体现素质教育。有效地进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和音乐审美素质,推进学校合唱活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三是要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素质要义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课堂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目标。音乐课堂中应在每节课中都要适量的进行相关的合唱知识、技能的训练,要做到长计划、巧安排、循序渐进。比如给学生训练卡农二声部、三声部,其目的是为唱好教材中的二声部歌曲做的铺垫,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凡有二声部的歌曲都不要放弃(不要以为学生唱不会,要克服畏难情绪)。都必须引导学生唱会、唱好二声部。在学唱二声部时,步骤是先唱会、唱好二声部,再唱好一声部,再进行合练,唱好合唱。
二、课堂合唱教学的具体做法
1.制定好符合要求的教学计划。
实施课堂合唱教学首先要制定出符合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计划。包括课堂合唱教学的目标要求,歌唱技能方法的训练及多声部教学和练习,学唱教材中带有合唱部分的歌曲,对优秀合唱歌曲的欣赏分析,加强不同形式的合唱的听辨与认识;还有对学期、学年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评估等。计划的制定力求做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能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讲求教学实效。
2.认真做好课堂合唱教学的组织工作。
一定的教学内容,决定着一定教学组织形式,划分声部是课堂合唱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体现合唱声部既独立又以整体统一的特点,笔者实施课堂教学时,是根据教学班男女生人数以及学生的音色和歌唱能力的实际划分成声部的,上课训练时要按声部就座,要完全改变教学班的座位。以便进行合唱训练、组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声部中的一员,每个声部都是一个小集体,而全班就是一个合唱队,是一个整体。由于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各异,男女生比例不尽相同。在声部划分时必须讲求实际,以减轻训练的难度。在选拔声部长时,还要注意选拔喜欢歌唱、具有一定歌唱能力的学生担任,让这样的学生特长得以发挥,并能增强他们唱合唱的兴趣与责任感。
3. 努力做好歌唱方法的科学训练。
要使合唱的歌声优美、柔和、统一,赋有表现力,必须要对全班学生的歌唱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讲究气息的支持,努力追求高位置的发声(头声)和音区的统一。因此,在合唱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气息、呼吸的练习,选择一些音域不宽,曲调流畅的单声部练习曲。先唱u或lu音,闻花、打哈欠唱a e i o u母音,这样可以让学生喉头向下和稳定,声音位置高而集中,再唱一些练声曲,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在打哈欠的位置“挂住”声音。在合唱训练中,要让学生明白歌唱要富于表情和感情,绝不可大声喊叫,要求从轻声歌唱入手,要调动起学生敏锐的听觉,学会聆听音乐,不仅要听自己的声音,而且也要倾听到别人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能够融入集体的歌声里。训练中笔者只要听到少数学生气息过浅,或大声喊叫的现象,就会制止并加以纠正。先让学生演唱单声部歌曲,其目的是为引导学生进入二声部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4.逐步增强声部的教学与训练。
合唱是以声部演唱为基础,各声部和谐统一为特点的演唱艺术。在声部教学和训练中,首要的是进行各声部的音准和节奏的训练。笔者让学生从简单的节奏入手,听、拍和写,帮助他们建立乐音时值和拍子的概念。通过听音的长短和节奏组合,使学生接受到听觉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并通过动手拍、记、写等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记忆能力。这样的训练从单声部开始,逐步进入二声部和多声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就会有明显的加强,声部之间合作也得到了协调,这为进一步进行音准教学打下了基础。
另外,在音准训练中,笔者采用了外国先进的柯达伊教学方法中的“柯尔文手势”让学生学会运用手势来歌唱,在进行二声部的练习时,要求每位学生眼睛看谱,打着手势唱,笔者在指挥学生进行二声部训练时,左手与右手分别做出两个声部不同的音高、唱名的手号,指挥调动学生按声部唱出和声音程和音程连接。由于手势是以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高低音的视觉和信号,让学生看动作唱音名,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歌唱时的音准效果好了很多,既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训练了唱准音高、低的能力。总之,二声部运用手势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音高感,合唱声部的统一、协调以及学生内心听觉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当声部练习得到巩固以后,笔者结合教材进行合唱歌曲的教学,从二声部到三声部,循序渐进,不断加深,使学生合唱水平逐步提高。当然,这样的教学任务不可能短期内完成,必须分步实施,在笔者制定的计划中,初一第一学期安排卡农(二声部)的练习,声部节奏、手势、二声部的教学训练,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第二学期侧重在二声部歌曲的合唱教学。初中二、三年级重点放在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及三声部合唱教学与训练上,坚持几年,逐步提高教学班的合唱意识与合唱能力水平。
5. 逐步提升学生对合唱艺术表演的鉴赏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对合唱表演的鉴赏能力。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自己本校队参加市、区合唱比赛的表演录像,当学生欣赏到自己的同学、好友在舞台上表演时,表现出了兴奋、亲切的心情,有的竟会鼓掌喝彩,这使音乐教学掀起了高潮。在欣赏中,笔者先引导学生欣赏童声合唱,男、女声合唱,后听混声合唱,最后欣赏无伴奏合唱。在合唱艺术欣赏中,学生大开眼界,充分感受到了合唱无限的艺术表现力,进而对合唱艺术有了较深的认识,提升了审美的品味,对学习合唱兴趣更浓更加有信心了。
6.重视指挥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执教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挥,笔者在备课中十分注意把握教材的要求,把挖掘歌曲中的情感因素与启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放在歌唱中的首位,指挥时充满了激情去感动学生,力求师生共同融入表现合唱歌曲情感中,共同融入合唱美的体验之中,共同进行合唱艺术再创造中。让学生养成歌唱时要学会看指挥,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在歌唱时要学会倾听,既要听到自己的声音,也要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在多年的课堂合唱教学中,比较深刻的感悟到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不单使学生学到合唱的相关知识概念及合唱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歌唱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而担任指挥的执教者也主动参与了歌唱艺术的再创造和指挥的基本功的再学习,这是教学相长最为重要的实践之一。
三、课堂合唱教学与音乐科教学的关系
1.课堂合唱教学与完成音乐课教学任务的关系
课堂合唱教学并不是音乐科教学的全部内容,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歌唱教学、乐理知识教学、器乐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含声乐、器乐)等等内容。为此,执教者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时,应把课堂合唱教学的内容,有机的安排在学科教学总计划之中,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科学的排出课时,使之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课堂合唱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做到长计划、巧安排,在初中每节课都应适量的安排合唱知识的学和练,做到细水长流,循序渐进。
2.课堂合唱教学与组织学校合唱队参赛的关系
课堂合唱教学是面向所有教学班,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它对每个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使每个教学班合唱水平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再组建学校合唱队时,可做到声部整齐,队员训练有素,能接受和适应更高要求的演唱,所组建的合唱队水平,质量起点不会低,具有一定的水准。如笔者所在的一所市级学校在参加历届的市级同类学校合唱比赛均获得的一等奖;参加有示范性高中的学校一起的合唱比赛均获得二等奖;去年参加区合唱比赛中,因新冠疫情影响,笔者只用8天课余时间排练,获得区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坚持多年开展的课堂合唱教学所打下的良好基础。只有长期坚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课堂合唱教学,才是学校合唱活动的真正意义与作用,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3.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评价。
对学校合唱活动,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了解校内每个教学班开展课堂合唱活动的状态,如班级合唱的水平的高低的评价。我校除了因去年新冠疫情严重之外,每年都举办班级合唱音乐会或班级合唱比赛,对课堂合唱教学,也是一种反馈。展开合唱教学后,班级的合唱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学生对参与班级合唱活动的兴趣是否有增强?对合唱艺术的感受能力及创作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对合唱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校园合唱活动展开是否活跃?结合笔者指挥的校合唱队参加市、区合唱节比赛成绩,对课堂合唱教学进行科学的、客观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只是面向5%的少数尖子生,只为应对校际参加市、区比赛的短期行为和做法 。
综上所述,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悟到,重视加强95%的学生参与课堂合唱教学的活动,才能真正的提高普通中学音乐教学水平,让学生与合唱艺术紧密接触,饱受合唱艺术的熏涛,学生才会成为音乐真正的受益者,在音乐课堂中加强合唱教学是需要我们每位执教者长期的探索实践,笔者也决心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为提升普通中学学生的音乐素养努力拼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教育部2022年版
[2]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第131页,李春燕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