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吉市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立足“治理”,着眼“长效”,大力推进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通过强化宣传、示范带动、推广各类地膜回收机械,在春、秋两季进行废旧地膜回收作业,有效遏制了地膜污染,为加速地膜污染治理进程,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现状调查
一是地膜运用分布情况。昌吉市推广运用地膜已有30多年的历史,覆膜作物主要有棉花、玉米、加工番茄、西甜瓜等,覆膜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0%以上。土壤残膜量农区重于牧区,棉花种植区重于玉米、加工番茄及其它作物种植区域。大量地膜残留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通透性和孔隙度下降,影响了水肥运移和作物生长发育。
二是地膜回收利用情况。昌吉市依托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项目,建立了废旧地膜回收网点33个。2020年,完成全市59万亩农田废旧地膜回收面积,回收数量1900吨,当季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0%。
三是残膜机械投入情况。全市拥有弹齿式搂膜机、残膜回收一体机等各类回收机械2200余台架,1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废旧地膜回收作业。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地膜回收主动性低。近年来,地膜回收补贴项目有效推动了回收率的提高,但使用者对废旧地膜回收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回收机械尚不成熟。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制推广滞后,昌吉市主要采用弹齿式搂膜机,目前性价比高、具有一定回收效果的机型主要针对棉田废旧地膜回收,但在玉米田开展地膜回收工作效果差,因其根系构造,现有的回收机械无法进行有效的机械回收。
三是企业回收利用率低。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生产成本过高,难以形成完整利益链条。废旧地膜经过回收分拣、粉碎、清洗、脱水、造粒等多道工序后生产出再生团粒,作为滴灌带等塑料制品的添加料,加工生产成本高,产出比很难让追逐利益的企业维系生产。
三、意见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加强昌吉市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结合昌吉农业农村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利用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农业咨询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农户宣传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区、州、市有关精神及地膜使用回收技术等内容。农技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巡回宣讲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及新媒体,宣传地膜生产、经营、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环节相关政策和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
二是加强法规落实。加强对2020年9月1日起实施的由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的贯彻与实施,进一步规范农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及监管等环节。
三是开展示范带动。在废旧地膜回收关键节点,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集中展示机械回收作业,推动地膜回收工作。对在组织农民回收废旧地膜过程中成效显著的村委会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议给予奖励,不断提高地膜回收一线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加大农业执法。在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关键时期,由政府组织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对生产、销售农用薄膜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处,依法依规记入信用记录并予以公示,全面推广使用符合自治区地方强制性标准的地膜,严厉打击农田地膜销售、使用、回收利用环节发生的违法行为。
五是创新回收模式。鼓励以旧换新等多种方式的回收利用机制,探索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鼓励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地膜回收机械研发;鼓励乡土专家研发和改进适用的地膜回收机具;鼓励与科研单位开展耐侯型地膜机械化回收示范;鼓励开展除再生颗粒外的农田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新途径试验示范;对于分拣成本高、不宜资源化利用的废旧地膜,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探索能源化利用方式。
六是强化考核验收。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列入乡镇绩效考核目标值。建议各乡镇将废旧地膜回收纳入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地膜使用者的回收责任。对土地流转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在签定流转合同时,预先交纳废旧地膜回收保证金,如期完成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经乡镇会同农业部门验收后返还保证金,未完成废旧农膜回收的,由乡镇、村委会负责雇佣人员捡拾废旧地膜,以保证金支付人员工资等费用。建议市水利局对当年未履行农田废旧地膜回收责任的个人或集体,按照实际未回收面积,坚持以水定地原则,在次年配水政策上实行减少配水额度。
结束语:由于劳动力紧缺,回收加工企业少,机械回收率低等因素,致使大量废旧地膜在土壤中不断沉积, 连续铺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多,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也就越大,对耕地的性质改变不可逆转。要继续坚持源头控制、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综合施策的原则,合理应用地膜覆盖技术,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加大农用地膜新国家标准宣贯力度,从源头上保障地膜减量和可回收利用。推进地膜捡拾机械化,推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再利用,不断完善农膜回收网络,加快推广应用耐候性地膜,探索应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开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付琳,骆国红,王春艳.昌吉市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农村科技,2016(8):77-78.
[2]苏海英,周明冬.新疆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J].河南农业,2016, (17):112-113.
[3]李月珍,陈红宇,王雪莹,马磊.昌吉市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17,0(2):5-6.
作者:
1.王春艳(新疆昌吉市农村能源站,新疆 昌吉市 831100)
2.骆国红(新疆昌吉市农村能源站,新疆 昌吉市 831100)
3.张晶东(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人民政府,新疆 昌吉市 831100)
4.苏新红(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昌吉市 8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