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美育教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其中音乐教学属于艺术美的范畴,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直接联系。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学时,每个音乐教师都需要树立正确客观的思想观念,要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美育教学,彰显出美育在音乐活动中的突出价值,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持续优化审美教育,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目前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会采用演唱形式贯穿整节课堂,或者只把书面知识讲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不能让学生学会对美的表达和创造。我们要把美育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多方面去品味音乐美,杜绝一味的纸上谈兵或一唱到底的音乐教学模式,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新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恰当且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充分的展现出音乐教学的魅力所在。
音乐是什么呢?音乐是一个艺术品种,它可以带给人们一些美感与快乐。音乐作为一种有着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关于人类音乐社会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洪荒时代,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自古就被人民群众所认可,从原始社会的乐舞,到古代的戏剧和诗歌,再到近代音乐的高度分化,最后现代音乐在时代发展中被注入了新的灵魂,加以传承发展。音乐可以让人产生情感共鸣,让人的心境得到净化和升华。小学音乐课加入美育教学,可以很好的奠定小学生无的审美基础,从而实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以美感人”的目标。让学生通过音乐的魅力,从而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爱好,得到情感思维的共鸣,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美育元素挖掘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探究美育内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众所周知,传统音乐教学往往从知识传授视角出发,教学形式单一,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审美感知、学科素养及音乐文化的提升比较浅显、单薄。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还是会采用传统的“一唱到底”、“一味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灌输知识,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或者参与度过高,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进行演唱,没有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创造能力,部分教整个课堂都是学唱环节。传统的音乐课堂可能只注重于对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美育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做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作为音乐教师,要把学生的审美思维引向多个方面,不可以只在一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要让他们自主学习,从小具有创新精神。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让老师的教育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方面,而不是培养出一个全面的学生。在整节课堂中完全学习的是专业知识,学生消化不了,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丰富增长自己见识的手段和生活方式。从而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和热情,对于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来说,不能对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奠定基础,使学生不能很好的正确的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立足课堂,融入美育
美育教学不是通过某一个章节、某一种形式,更不是某一首作品来传递美的享受,而是融入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音乐课程标准》就是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提炼美感的基础。也只有用心去揣摩标准中的要求,才有可能提炼出美育的精纯,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和谐统一。小学时期的学生社会经验少,对美的概念模糊不清,审美观念有些许的缺少,所以学生在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去发现美。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审美教育较为困难。美是个很抽象的概念,要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拥有一个好的审美观念,教师就需要把美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的概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构思教师描述的情景,之后教师可以采用音响系统与视频相结合,让学生有一种身入其境,若在其中的感觉,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眼睛和想象美、创造美的思维。
在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自己却天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一贯的教授学生音乐专业知识,使得学生对美的想象力有些许的缺少。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展开联想,根据歌词去想象画面。例如,在教学《嘀哩,嘀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简述一些春天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回答春天都有什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然后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学生的脑袋里想一想春天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绘画出景色,黑板上就会展现出湖水中的倒影、青翠的山林、嫩绿的小草、美丽的迎春花、小燕子、蜜蜂等等。教师要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想象美,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美育这个中心,多方面、深层次地激发美的意识、培养美的情趣、提升美的素养,助力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身的人格进行完善,审美能力和个人修养进行良好的提高,全面推进美育。
参考文献
[1]徐敏. 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2021(12):86-87.
[2]陈慕赫.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 赤子,2018(22):219.
[3]吴林.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J]. 魅力中国,2018(2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