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蒋丹

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

摘要: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也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本文就简要的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抽象知识,更加具体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带给学生更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技术主导了教学活动

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太多的信息技术如FLASH,PPT动画等反而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看热闹和动画中,而不是数学知识的本身,这样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害而无益。

(二)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有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仅仅播放PPT,用鼠标一按就可以播放。这样的方法的确减少了教师在课上的工作量,可是,运用这样的方法会很难控制教学速度,使得教学速度过快,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点,而老师就把知识点讲完了。

(三)减少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

FLASH可以将复杂的动手操作转变为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浪费材料,但另一方面却减少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单纯让学生用观看的方式理解,其效率远小于学生动手操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应用中的改进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兴趣

在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趣味的问题,帮助教师从多媒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喜爱的人物形象、动物角色等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创设一些具体的形象化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知识点,很难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或者学生很难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来理解,因此借助多媒体设备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直观的理解知识点,实现全面把控。第三,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因为数学学科的知识往往都是建立在实际的生活之上的,同时,将生活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拉近他们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价值。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内容:图形的运动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对称图形,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形式,结合PPT中图片的平移、旋转等动画功能,将图形在移动过程中的动作轨迹和状态逐帧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想象。其次,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简单的介绍人民币的面值,然后进行知识点的讲述,让学生学会换算“圆、角、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架一个超市的场景,让学生挑选其中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计算一共需要花费几元几分几角。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统计和计算,这样学生就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他们自己的记忆认知,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知识模型,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会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思考,他们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那么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将原本抽象性的数学语言和文字,转变为更加形象的、具体的事物,使得静态的知识点变得活跃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用语言文字沟通清楚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的记忆,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三者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学生都非常喜爱的孙悟空的形象,用金箍棒的变化进一步的解读直线、射线和线段。在金箍棒没有变形的时候,就像一根针的大小一样,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之为线段,孙悟空将金箍棒变形,一段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点,另一端无限的进行延伸,这种固定了一个端点的金箍棒就可以称之为射线;孙悟空再次将金箍棒变形,他向天空抛起金箍棒,两端无限的边长,看不到端点,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之为直线了。在这个动画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点燃了。

(三)优化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素养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很好的为课堂诸如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利用多媒体的信息技术能够,不仅能够将几何知识点活跃起来,还能够将代数的计算过程变得活跃起来,将原本复杂的几何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进一步的引导他们深入数学世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的形成数学观念,过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例如,在讲解《认识图形》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例如矩形的饼干、巧克力、圆形的糖果、三角形的七巧板等等,然后让学生联想,在自己IDE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与这些基本图形非常类似的呢?再比如在学习“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剪窗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准备一张方形或是圆形的彩色纸,从中间对折,然后再依次进行对折,在得到的图形上进行剪纸创作,然后再将图形展开,让学生观察创作后的彩色纸。在这一基础上,为学生接受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在折叠、剪裁、拼贴等方式制作成不同的图形,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蒋帮环.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9,(2).

[2] 顾贤祖,徐红玉.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