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应用”

陈乃平

四会市肇广实验学校,526200

摘要: 在演唱中,歌手除了要掌握演唱的基本技术,更要注意自身的演唱情绪。所以,歌唱者要把自己的情绪与作品所要传达的感情相融合,才能达到音乐和情绪的双重效果。文章着重分析了声乐演唱中情绪的重要作用和情绪在歌唱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声乐演唱;情绪;应用实践
DOI:10.12721/ccn.2024.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音乐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教学,对于提高青少年的音乐鉴赏力、加强基本的音乐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声乐课上,由于对歌唱技术的掌握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了情绪的传达。一首歌曲是否能够打动人的心灵,除了歌唱的技术外,更多地取决于歌手的情绪,也就是对情绪的控制。而这正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小学生在情绪运用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都很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培训。

一、小学音乐声乐演唱中情绪应用的重要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已成为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而且能使他们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音乐教学中,情绪非常重要。音乐和人们的感情是息息相关的,它对人们的情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人们的情绪又会对音乐产生作用。尤其是在歌唱方面。

人的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不同的环境和外部环境可以引发或诱导不同的情绪。比如开心的事情,就会让人兴奋,让人愉悦,而伤心或不好的事,会让人心情沮丧,甚至哭泣、忧伤等。一般来说,人类的情绪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正面的,另一种是负面的。正面的情绪能使人兴奋、乐观,在小学音乐中,有这样的情绪表现的学生,会表现得更为自然,一是呼吸顺畅,二是学生的声音充满信心,使歌声更有感染力:另一方面,学生对歌曲的深层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融入了歌曲的精神世界,更易于与观众产生共鸣。第二种是负面的情绪常常令人忧伤,学生的心情常常低落,有时会把阴郁的情绪带进歌里,使得歌曲的音调也变得低沉、晦涩,一首积极的歌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呈现出负面的一面。例如,当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必须要有正面的情绪渲染,但是,如果情绪低落,就会让这首歌失去了活力。

二、小学音乐声乐演唱中情绪应用的关键

在小学教育中,歌唱是最早和最主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歌唱是人的天性,但是如何把歌曲唱得好听,把歌曲的内涵表达出来,甚至是二次创作,都是对歌手的一种考验。即便是初出茅庐的小学生,也可以通过二次创作,让自己和创作者的心灵相融合,让自己的演唱变得轻而易举,而且可以更好地传达出歌曲的含义。所以,在小学音乐声乐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绪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从形式上来说,可以从歌词开始,让同学们一字一句地理解歌曲的意思,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曲子,有利于学生在音乐的精神世界中沉浸,从而形成对音乐的精神层面的认识,让学生的情绪随着歌声的起落而上下起伏,真正达到了由体悟到感情交融的境界。其次,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声乐演唱是一项对音乐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歌唱基本功,更要让同学们懂得一些歌曲,在听的过程中,还能激发学生对歌曲表达的感情、所描述的故事和情绪,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比如在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能激发学生在湖里的一叶扁舟上划出一道划桨的画面,并让他们在歌唱的时候,还会有一些身体上的动作,来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歌曲的气氛中。

三、小学音乐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应用实践

1.加深学生对于声乐中情绪的理解

在小学传统的音乐课中,许多小学生都以为,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老师所掌握的音乐、声乐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地进行音乐情绪教育,就必须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音乐声乐中除了歌词、旋律之外,还存在着更深层的情绪,这是实现情绪运用的先决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声乐课进行充分的分析与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使学生的认知由单纯的音乐学习上升到对为何学习与学习能促进个人心灵的提高,就拿小学的《义勇军进行曲》来说,老师们应该抛弃传统的“上课就歌唱”的教学方式,首先把《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讲给了同学听,鉴于小学生的理解力问题,应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歌词的主旨、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情绪,并引导学生体味情绪的速度、力度、风格等方面的取向,了解有关的知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绪感受。

2.提升声乐教学中的情绪表达

根据学生自身模仿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等特点,提高声乐教学中情绪的表现,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应该以自己对音乐的更全面的了解为基础,首先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情绪基础,就拿《义勇军进行曲》来说吧,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一开始就进行一次完整的情绪表演,在这首歌中,老师要充分地表现出激昂、热血、豪迈的情绪,表现出一种时代的紧迫感,从而影响学生,使他们了解这首歌的基本唱法。再如《外婆的澎湖湾》,除了舒缓自然的旋律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温馨的怀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借由回忆与外婆的过往,来建立情绪的基调。

3.结合经典组织合唱,激发学生的情绪共鸣

因为情绪可以彼此影响,因此,结合这一方面的特征,老师可以在与古典唱法相结合的情况下,通过集体合唱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充分的升华,比如《踏浪》,就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情绪,大家一起合唱,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

小学音乐教师要有一种责任感,单纯地做一些简单的教学工作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他们的情绪。情绪是一种通用的人类语言,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地区或民族,在情绪教育方面,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进行深层次的教诲,在歌唱时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应受“师威”的束缚,在快乐的教室氛围里与同学们一起欢笑,在热烈的气氛中与同学们一起激情澎湃,在怀念的氛围中与同学们一同回忆,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情绪去引起同学们的情绪共鸣,用一小部分的情绪来引起整个声乐的共鸣,这是实现情绪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声乐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让学生走上音乐殿堂的关键。歌唱是声乐演唱中最容易也是最困难的一门技术,其中情绪在演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情绪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针对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自身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和探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情绪,并与作者进行沟通。这样,才能让歌唱更接近于歌曲的情绪,更能表现出学生的情绪与感觉。情绪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情绪在歌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滑静.演唱者临场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调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22(4):70-73.

[2]章佩君.从音乐心理学的视角谈歌唱心理的培养和训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2):35--36.

[3]郑路.演唱中自我控制的作用及心理素质训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2):60--61.

[4]付璇,游晓.试论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6):109.

[5]钟巧珍.基于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应用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