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李军

禹城市第四实验小学,251200

摘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优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方法、自身创新意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聚焦核心素养,实施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音乐;优化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尽管其不属于考试科目,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音乐学科,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对其个人情感的形成以及思想的表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内容,以此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音乐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音乐知识,在原来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鉴赏能力、音乐文化等内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另外,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带动他们内在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学科。

其次,音乐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艺术类学科,其在小学的教育活动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同时,结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知识,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音乐知识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进而借助优质的音乐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总之,在小学音乐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提升音乐学科的教育意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在音乐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入选小学音乐教材的曲目都是一些积极向上,并且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发育的内容,通过引导他们学习这些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生的审美从世界纷繁、杂乱的音乐文化中抽离出来。以此,在小学音乐学科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能够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采取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在传统教学中,为了推进教学进度,小学音乐教师通常是直接进入主题教学,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难免会显得单调枯燥。教师应在课堂导入环节坚持因材施教,创新教学设计,采取新颖有趣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故事导入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方式。由于学段特点,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对曲折的故事情节充满好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导入环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时,教师可以提前把这一首歌词的内容改编成情节曲折、充满趣味的小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声音应高低起伏,富有情感的变化,将学生带入音乐课堂中。这样不仅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音乐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的音乐游戏种类繁多,如传统的击鼓传花、角色扮演、音阶接龙、节奏接龙、旋律接龙等。传统击鼓传花游戏是让参与者传递道具,之后让特定的人完成特定任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对这一游戏形式加以改变,这样的音乐游戏可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相关音乐知识。角色扮演的教学游戏在小学生中的接受度较高。教师通过对小学音乐教材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很多歌曲的主题是小动物或小朋友。在这一类音乐的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通过肢体感官的律动,增强对相应音乐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老爷爷赶鸭》时,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表演,如学生站成一排,学习小鸭子走路;选取感兴趣的学生模仿老爷爷赶鸭的动作及情境。在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敲鼓、镲的方式来适当配合,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结合学生学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内心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为此,音乐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性,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新,以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需根据本班学生的音乐实际能力,为学生营造科学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时,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其中描绘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和小伙伴一起在田野自由玩乐的场景。在进行这一曲目的教学活动之前,音乐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春的沂河》,借助柳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意境,并且有利于教师融入关于民族乐器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音乐教学能够为学生打造意境优美的课堂,有利于舒缓学生的心情,借助教师的引导逐渐想象春天田野的样子。借助一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出游不再是简单地游玩,而是带着欣赏的心情与大自然建立情感交流。因此,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充满意境的音乐课堂,进而落实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能够有效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音乐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以此更加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尽管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正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突破口,为音乐教师落实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婉斯.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2(03):108-110.

[2]郑立铭.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新教师,202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