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传播格局下党报新闻评论创新策略研究

岳燕云

新疆日报社,830017

摘要: 在新传播格局下,党报新闻评论在进行创新探究时需要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舆论,启迪读者;关注民生,贴近群众;强化评论专栏,加强品牌营造;改进写作手法,增加灵活性,以此来提升党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
DOI:10.12721/ccn.2025.15702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当前,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对党报新闻评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党报要更好传递党的声音,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党报评论必须进行创新,要摒弃单一的纸媒思维,将舆论引导触角延伸到新媒体领域,覆盖到所有媒体形态。

一、新传播格局下党报新闻评论创新的策略

1.党报新闻评论创新的内容策略

融媒体时代,内容依然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过眼云烟。”当下,社会上面对一些新闻事件,既有偏激的意见表达、又有情绪的极端宣泄……党报要发挥“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党报评论必须要重内容。只有不断加强党报评论的思想性和观点性,才能够提升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1)关注民生,贴近群众

新闻评论的“平民化”,就是新闻评论在选择新闻内容和主题时采取的是平民性的观点,选择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表达方面,采取了一种大众都能听懂的通用表达方式,展现了一种“代民者言”的态度。党报的报道应具有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真正关心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同时要注意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将官话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解读和评价。“选题本地化”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取地方新闻主题进行报道;二是把外地新闻本土化,发现外地新闻与当地的现实状况之间的内在关联,寻找区别与联系,并以本土化方法展开评价。

(2)引导舆论,启迪读者

党报的新闻报道不仅代表了报社说话,而且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引导。因此,党报新闻评论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威性,争取对新闻的最大解释权,抢占舆论制高点,提升党报的话语影响力和引导能力。“围绕中心”就是要求党报新闻评论在重大事件、重要的历史关头,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把握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凝聚力量、汇集共识、凝心聚气的作用。此外,党报评论应具有大局与责任意识,重视党的思想、学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正确的宣传和解释。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作为主流新闻媒体,党报要牢牢占据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主动权。因此,党报新闻评论必须要更新观念,以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一定的思想深度,以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党报记者要转变思想,转变以前的“居高临下”态度,把“俯视”转变为“平视”;同时,要培养和树立“大评论”的思想,既要把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精神传达给广大读者,使他们能够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工作,又要及时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合适的评论看法,使读者能够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化解社会矛盾。总之,要扩大党报的选题范围,从时政活动、新闻事件、民生问题、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等方面,适时发出能代表党、政府和人民利益的声音,占领舆论制高点。

新闻的时效性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时效性是新闻评论的关键,也是影响其生存和价值的关键因素,只有具有时效性,才能在舆论上占据主动。因此,党报新闻评论需要关注的是当下的实际情况,以对最新的事件进行快速、及时的评价,阐述事实,引导公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党报的新闻评论要紧扣社会热点、大事,力求做到最早、最快地占据舆论制高点。

2.党报新闻评论创新的形式策略

有人说,媒体融合时代,内容为王,形式为王后。这句话道出了形式的重要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追逐形式创新是很有必要的策略。

(1)突破“纸”的限制

以往报载的新闻评论,除长篇述评和三五百字的短评,最常见的就是“千字文”。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阻力就是传播形式的陈旧化,很难适应新传播环境的要求。党报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评论必须突破“纸”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新的“形式”来发挥最大传播效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5G等技术手段,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短视屏等渠道平台积极作为。

(2)改进写作手法,增加灵活性

传统的党报新闻评论常常会出现形式上的模式化、格式化等问题,其用词大多是命令语气,缺少创造性和突破性,阅读效果不佳,读者对此避之不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新闻评论应当转变过去说教、照搬的说教评论模式,加强语言表达、标题制作和编排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使得党报新闻评论语言更加准确、流畅、生动,朗朗上口,增加亲切感。要使党报的新闻评论活起来,不仅要有鲜明的文字,而且要有新意、有创意,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统一。要大胆尝试、运用新的文体,注重写作技术,创新思想,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以效果好、可读性强为创新党报评论写作为原则,适当采用杂文式、点评式、对话式等新形式,增加新闻评论的弹性。

此外还要实行跨文体写作策略。一是将事实与观点相融合,既能丰富新闻的内涵,又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内涵;二是图片+新闻点评,使得画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引起读者的注意;三是“会后+”的新闻评语,挖掘会务内容,贯彻学习精神进行点评分析,转变传统的以报道领导人言论为主导的新闻评论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为有用的资讯。

(3)强化评论专栏,加强品牌营造

党报是引导主流民意的媒体,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不断拓展其影响力。因此,党报的新闻评论要拓宽报道范围,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保证新闻媒体能够在各种不同的舆论环境下发声,并进行恰当的引导。党刊评论的增多,对其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场划分是营销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指根据产品的特性,来分析可以为哪些人提供哪些产品。这点也可以运用到党报新闻评论中,针对不同的新闻事件,将其编撰为多种报道形式,形成一种立体的报道形式,从而增强其现实作用,从而提升其报道品质。在当前的党报新闻评论中,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占多数,反映了报纸的权威。然而,单纯的评论类报道有时不能很好地反映观点,因此还必须添加“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栏目。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独家”竞争转化为“品牌”竞争。因此,形成个性鲜明的“品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品牌,就有了竞争力,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当前,不少媒体为打造评论品牌专栏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以《人民日报》为例,该报的“任仲平”“国纪平”“人民微评”“评论君”等,传播渠道虽不同,却广受读者好评。

结束语

在当今的传媒大环境中,面对着社会的变迁,新媒体的推广与运用,党报新闻评论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开展创新,为大众传播的独具说服力和创新性的信息,进而加强党报新闻评论的权威,扩大党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龙劲存.论党报新闻评论的创新[J].传媒论坛,2022,5(12):81-83.

[2].新时代党报新闻评论的传承与创新[J].新闻战线,2022(11):16.

[3]陈琳琳,王灿发.新媒体时代党报新闻评论的话语创新[J].新闻战线,2022(11):54-57.

[4]冯小红. 新传播格局下党报评论的发展对策[D].武汉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