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

陈术丰

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湖南长沙,410003

摘要: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与近期发生或正在发生于国家政治生活当中的事有关的事实报道,涉及政党和各社会集团、势力针对国家生活与国际关系所采取的方针、政策、活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针对这类新闻的摄像更偏向于新闻性,虽然在影像美学方面并没有太过苛刻的要求,但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掌握摄像此类新闻的要点和技巧,为观众呈现出更为清晰、完整、主题明确的新闻画面。文章针对时政类新闻的摄像要点与技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时政类新闻;摄像;要点;技巧
DOI:10.12721/ccn.2025.1570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作为一直以来在新闻媒体中占据主流位置的时政新闻来说,其主要有三个类别,分别是会议新闻、会见新闻和考察新闻,不同于娱乐新闻和民生新闻等其他类型新闻的地方就是其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摄像也有着与自身特性相符合的规范性要求。下面就其摄像要点与技巧做进一步详细论述。

1 现阶段时政类新闻的摄像概况简述

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类新闻。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时政类新闻体现了政治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引导社会的舆论方向。时政类新闻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信息性及时效性五个特征。因此,时政类新闻对于我国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时政类新闻中,新闻内容通常会出现一些元首或者领导人的照片及重大事件照片,这些照片的优劣以及拍摄角度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时政类新闻的摄像问题也一直是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新时期中,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与摄影设备的不断完善,大部分摄影设备拍摄出的图像清晰度较高,正因为摄影图像的清晰度更高,导致了人们对图像内容更为看重。时政类新闻的摄像一定要掌握其特有的摄像要点及技巧,不能出现随意摄像或者不规范的图像。时政类摄像不同于普通新闻媒体的图像,时政类摄像工作人员要对其摄影角度、时机、效果、聚焦等都进行特殊的处理,并且按照时政类摄像的特殊规范与要求进行拍摄。本文从新时期的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以及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技巧两个方面对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优化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讨论。下文就针对时政类新闻的摄像要点及技巧进行具体的介绍。

2 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

2.1 明晰时政类新闻规范

鉴于时政类新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色彩,所以在针对此类新闻的摄像上也相应的要有一定规范性,可以说“规范”是时政类新闻报道、摄像的根本要求。在实际摄像时需要明确的规范有领导排序、镜头景别和领导顺序以及镜头长度等。比如,拍摄会议新闻时必须要包含主席台的正面全景、副省级以上领导单个人讲话和听会时近景镜头、主席台上其他人员以及会场等镜头;分清领导主次,并以此为依据给镜头;对于主要领导,必须要卡住单个的固定镜头;等等。

2.2 预先了解报道现场情况

时政类新闻的政治性特点以及拍摄规范使得在拍摄之前就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对活动中所有出席领导和座次安排、人员位置以及现场光线照度等内部环境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在实际拍摄时更加从容、更加顺利。拿在时政类新闻中占比很大的会议新闻来说,负责重要会议的拍摄工作时一定要对电池、录制设备这类东西做双重准备;事先就将会议资料拿到手时一定要于正式拍摄开始之前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以便能够从中分析、提炼出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拍摄的方向和进程。

2.3 注重无剪辑拍摄能力的增强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快,在时效性方面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新闻事件发生和播出之间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的情况下,摄像记者的工作压力和难度就越来越大,对其无剪辑拍摄方面的能力以及对新闻的掌控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往往当有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把握整体事件,将拍摄主题确定下来,以便在拍摄时能够有所侧重和取舍,分清哪些是必须要有的镜头,哪些是用来展现细节和用作补充的镜头。对于不属于突发性质的新闻事件,还要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策划。只有在拍摄时就运用了高超的技术、技巧,才能够为无剪辑拍摄的实现提供保障,保证电视新闻画面能够简洁、准确,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2.4 重视镜头内容上的完整性

针对时政类新闻进行摄像时,要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认真听取活动内容,以便更清晰的了解活动主题,这样才能及时把握与新闻主题有关画面的拍摄,将新闻事件完整的记录下来,同时,还能为后期的编辑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参考依据。在时政类新闻当中,每一个场景的拍摄镜头都要在5~10s之间,但是如果只是按照这个要求去拍摄镜头,然后再把镜头罗列起来这种画面缺乏连贯性,不注重画面与播报内容间适配性的镜头内容并不合格。

2.5 拍摄过程中应考虑到社会舆论影响 

除此之外,做到以上五点之后,摄像记者还应在后期剪辑编辑过程中注意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对于一些不好、有问题有失误的镜头要尽量加以优化修改,尽量使社会舆论偏向积极的一方。比如说在某些重要时刻,某领导人出现了一些动作失误等,尽量将画面弱化,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舆论。

3 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技巧

除了时政类新闻的摄像要点之外,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还介绍了五个时政类新闻摄像的小技巧,这些技巧的使用可以使时政类新闻的摄像内容更加规范合理,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感染力。

3.1 找准正确的拍摄角度

摄像记者在进行时政类新闻摄像时首先要注意到其拍摄角度的问题,时政类新闻不同于其他新闻,时政类新闻经常涉及到一些领导人及国家官员,这些人物在特定场合之中有其独特性,摄像记者在摄像时选取对政治风向有利的角度进行拍摄,以达到新闻的内容规范化。

3.2 调整好拍摄的角度

在拍摄一些多领导人或者有重要人物的时政类新闻时,对于重要领导人及主体人物要进行更为清晰的聚焦,尽量弱化周围不必要出现的环境物,或者有碍于观瞻的环境物,尽量避免出现摄影漏洞等情况。

3.3 突出主体人物

突出主体人物,比如在拍摄领导人演讲时,领导如进行脱稿演讲的话,图像与讲话内容要尽量以最清晰的程度进行整体录制,这样更便于录制到同期声,同时更能突出新闻内容中的主体人物。

3.4 选取有利的拍摄位置

在拍摄时政类新闻时还应选取对新闻内容最有帮助的拍摄位置。比如在进行一些典型的或者影响较大的事件、场景或者一些近景远景的拍摄时,摄影记者应选取有利的拍摄位置,必要时要携带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这样才能拍摄出最优质、最丰富的新闻内容。

3.5 利用细节增加新闻的感染力

摄影记者应学会利用拍摄过程中的细节提高新闻内容的感染力。比如说关键领导人的握手、领导人说话时的神态、举止等细节,这些细节都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同时突出新闻内容的主题思想。

4 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时政类新闻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在新时期,时政类新闻的拍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摄像记者的摄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及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简要地介绍了一些拍摄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技巧和要点,旨在为摄影记者在进行时政类新闻摄像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建议。

参考文献:

[1]黄华强.试分析当下电视摄像技巧中的存在问题和改进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03)

[2]米永平.地方电视台电视时政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

[3]卜志敏.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业务素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