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江沁蔓

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334200

摘要: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表现力和分析能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音乐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更是传递文化内涵,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中学音乐
DOI:10.12721/ccn.2024.15739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中学音乐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音乐教学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学音乐教育的改进对于培养具备21世纪多元化思维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各中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音乐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专业人才向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因此,对于艺术的熏陶和教学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与情操,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中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世界,同时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推行音乐教育在多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1中学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构建他们的审美框架,让他们在感知、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领略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们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审美体验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它是艺术表现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们审美意识的培养。尽管其他学科或许也具备审美教育的潜力,但它们多以理性视角为基础进行分析。音乐作为一门感性和理性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更是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音乐之所以独具特色,是因为它以旋律为媒介,构建了一种艺术形象,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声音表达情感。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就是音乐交易中所需要的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因此,音乐交易所带来的审美体验是一种独特的、无法被任何其他学科所替代的感受。音乐可以使人身心愉悦,还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于其旋律所传递的情感,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释放,能够积极地冲击人们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和社会都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而这种价值观就是通过音乐来体现的。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初生的阶段,他们对美的感知也相当敏锐,因此通过音乐来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是刻不容缓的。同时,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由于中学学生的阅历尚浅,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是当周围充斥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时,他们很可能会效仿,通过音乐教育来引导他们辨别美与丑、善与恶,并培养高尚的情操。

1.2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的旋律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从而积极地塑造他们的性格,使他们在音乐的影响下寻找情感的旋律,塑造个性,实现和谐的发展。因此,音乐对于人的教育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能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音乐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已经成为音乐对学生的精神追求,是他们树立的一种价值取向,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有效途径。所以,音乐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同时也能陶冶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人们的思想更加健康。当同一首音乐被不同的学生聆听时,他们内心的情感是各自独特的,不同的感受会激发出不同的思想,而音乐则能够在疲惫时抚慰心灵,在伤心时安慰听众,是一种具有精神疗愈功效的良药。音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通过不断聆听和欣赏优秀的音乐,才能获得更多的精神营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其成为经典之作,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

2中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2.1互动意识薄弱

由于音乐能力的限制,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了隐藏自己,不愿意参与互动,因为他们担心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从而难以融入课堂互动之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就爱唱歌,只要声音好听就可以,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歌唱。有些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缺乏兴趣,未能掌握正确的音乐学习技巧。当教师提出互动问题时,学生感到无从回答,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了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效率,必须要培养中学生的互动意识,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此外,中学音乐教材所包含的音乐曲目多为民族经典之作,其音乐形式与学生所钟爱的流行音乐不尽相同,导致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互动意识不足,从而对中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2交互方式单调乏味

音乐是情感的抒发,音乐所蕴含的意义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因此,中学音乐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互动式的课堂引导学生发掘音乐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在中学音乐课中,学生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帮助,希望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经验与乐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将课堂的主导权授予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事先策划的,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执行,导致音乐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断专行之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还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在课堂互动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占据了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范围,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向教师提问,从而使得音乐互动变得形式化。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对策

3.1把生活贯穿到音乐欣赏中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其目的并非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而是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因此在中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该重视音乐欣赏课程,使其能够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音乐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趣味故事,并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寻找相应的歌曲进行引导,以使音乐与生活更加贴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音乐教材中的歌词进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和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这样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在音乐中,借助流行歌曲表达现代化生活的方式,教师可以挑选与中学生活息息相关的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不能因为紧张或者疲劳就停止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引导他们认识到优质流行音乐的内涵、价值和欣赏方法,同时也要深入分析不良音乐的成因,以便更好地进行欣赏。

3.2不断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

一位杰出的音乐导师,在某种程度上比演员更为具有挑战性,因为他需要领导多个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作为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递者,需要具备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更需要对音乐进行准确的辨别和审美观的培养,同时还需要掌握美的基本原理,并建立起系统化的音乐知识体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尽管中学音乐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但学校和个人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中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制定教学课程时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音乐教师应当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以教育的方式将音乐知识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深刻领悟艺术的魅力,从而在艺术教育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

3.3加强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当今的电视和电影中,不乏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它们的价值不可估量。这些音乐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还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所以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就需要将它们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聆听独具特色的插曲和背景音乐,并结合电视的立体效果,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从而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视听的感受。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音乐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而影视艺术又是其中很受欢迎的一种形式。这种融合了视听元素的艺术作品,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够深化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巩固音乐知识,同时也逐渐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的音乐课中引入影视资源,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还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得以将经典的电影或电视音乐引入课堂,与学生们共同领略音乐的美妙,同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将视频播放给学生们,以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全新的认知。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众娱乐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听觉、视觉和情感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其情操修养。

3.4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考领域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融,常常带来令人心潮澎湃的震撼体验。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引入一些艺术表现形式是很有必要的。导师有能力引导学生将其他艺术形式融入音乐教学中,例如为歌曲构思舞蹈,为影视作品增添伴奏。在音乐课上,老师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一种音乐作品,因其与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能够呈现出多样的美感,并以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感受着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感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当这些音乐传入他们的耳中时,他们的思维便会自然而然地转向其他艺术形式,例如如何使这些音乐更具艺术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中学音乐课中进行“音乐+美术”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们得以策划课堂上的作品评审,引导学生们在音乐创造的氛围和美术创意的融合中,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貌。

3.5灵活应用多元的教育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音乐教师在互动教学模式中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导致音乐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符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注重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思维,站在更全面的角度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当前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学音乐课堂上仍是采取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但是其弊端却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因此需要在学校层面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作为重点内容,并以此来构建更加高效的音乐课堂。为了促进中学音乐教学任务的科学完成,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互动式教学的培训活动,通过深入解读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从而改变教师的教育思维。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不断推进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初中音乐互动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应巧妙地利用互动式教学的趣味性和沟通性,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课堂教学环境,摆脱传统的被动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总的来看,中学音乐教育在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为培养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回丽莉.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I.河北师范大学201711.

[2]雷紅霞.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探究0l-中国被外教育2014222.

[3]汝永涛.浅析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7年第10月.

[4]安静.调动学生参与,尽享音乐之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教育界》2020年第3期.

[5]苟群芳.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年第12期.

[6]杜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神州》2017年第29期.

[7]郭小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东西南北:教育》2016年第12期.

[8]孙同钢.浅析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2Z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