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的教学研究

郝蓉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小学,010499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环境下,人们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实践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进行教育时,教师应予以重视。本文认为,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轮的全面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注重音乐教学,因此,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情况来对教学方式方法加以优化完善,以往老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了,这样就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情况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程,它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策略;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0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导言: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忽略了音乐的教学,事实上,虽然音乐并不在考试的范畴内,但它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帮助他们减轻各种学习压力,更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音乐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由于以上种种优势,教师必须重视音乐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现实中,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音乐课程,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实践。音乐是每个小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其真正的价值。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状况

(一)对音乐技巧的过度重视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注重于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认知与鉴赏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与之背道而驰,着重于教学效果,忽略了音乐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了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了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不高。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就有不少教师会从乐曲的旋律,向学生解释歌曲的结构,然后将歌词抄录出来,然后让学生跟着唱,然后不断地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这样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的音乐素养。

(二)忽视音乐教学

在面临升学压力的今天,学校、家长、老师越来越重视考试成绩,尤其是数学、语文、英语等应试课程,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导致音乐课被其它文化课所占用,这种情况在考前数日非常普遍。所以,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只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曲,从而将其视为完成了一门课,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的老师在某些课件上长时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他们脱离了社会,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也逐渐降低,最终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副科。

(三)传统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先放一支歌曲,然后由学生进行指导,反复练习,直到掌握基本的歌唱技术。即便是一些教师发现了新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只是在教室里用音乐和动画来指导他们,没有任何的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厌烦,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忽视了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对歌曲中所包含的音乐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所包含的文化。但是,就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而言,教师们只传授歌曲的唱法,对作品的创作理念、作者的情感等方面的研究却不够深入,以致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局限在唱歌上。这与音乐课程的宗旨背道而驰,导致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理解不够充分,同时也导致了教师对音乐的偏爱。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对策

1.拓展学生接触音乐文化的途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拓展学生与音乐的联系途径。这些途径有很多,比如电影中的音乐片段,一些优美的古典乐曲片段等这些都可以用来展示,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受到震撼,从而引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通过播放这些音乐录像,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获得别样的艺术美感。另外,音乐老师也要了解,音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光靠一句话就能做到的,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要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音乐的美丽。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都会出现一些非常经典的配乐,这些配乐都是非常有艺术性的,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去听,体验一下音乐对他们的影响,让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2.借助学科特点,激发音乐情感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之上,大多数教师都会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或者让学生跟着唱的教学模式,但是这样死板且没有激情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更加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一首首优美的音乐作品当中去学习音乐,发现音乐的美,进而能够主动地去将音乐作为一个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工具,不断完善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3.借助信息技术,拓宽音乐视野
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其是一门将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学科,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给学生唱歌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为学生拓展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知识等等,而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有自身身心发展的限制,单纯的讲授这部分内容可能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也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情感。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当前的教学当中来,这一技术能够将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因而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讲授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融入视频和图画,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学容量,进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例如,在讲授《卖报歌》一课时,这首曲目属于“叫卖歌”,那么为了进一步将学生了解什么是“叫卖歌”,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学习了这首曲目之后为学生拓展相关的音乐知识和内容,如增加其他“叫卖歌”的曲目,利用多媒体播放《卖汤圆》和《新货郎》等相关的演唱视频,播放在集市上上翻门的吆喝声,在延伸拓展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十分认真地聆听了这些曲目,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叫卖歌”的特点。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不仅仅融入了大量的声音和影响资源,调动了整个音乐课堂的气氛,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音乐形式的艺术表现。

4.开展多种活动,践行核心素养培养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能力,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重点是以“用”为本,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审美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用音乐表达和交流情感打好基础。实践出真知,个体的音乐能力发展和提高,也要以音乐实践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重点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由信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朝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转变。这也要求广大教师要认清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的缺点,应试的教,只能束缚学生的活力,只有将课堂交给学生,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少讲、精讲,还要开展一些趣味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实践能力。

如在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节课结束时,就给学生提前安排一些预习任务,如让学生从网上搜集一些材料,了解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国歌的作者及作者生平简介,国歌所包含的情感等等。然后,在教学导入前,借助简单的提问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和准备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开展国歌大合唱,让大家在大合唱中快速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将学生分组,让各小组开展国歌演唱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国歌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合作能力。

5.开展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课堂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音乐课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泼,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游戏,游戏的展开符合学生的年纪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以游戏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融入课堂中,吸收更多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游戏的融入,也能使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性,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蜗牛与黄鹂鸟》之后,教师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具,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五分钟,分配角色上台来表演这个故事,其他组的同学拿着教师自备的小乐器,大家一起为他们伴奏,表演一场精彩的小音乐剧吧,通过这样小组合作式的音乐课堂游戏,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观念,促进学生融入游戏课堂中,强化课堂教学成效。 

结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要强化音乐教学,改变单一的音乐教学方式,把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审美素质和综合素质,从而在新的时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阚昕.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参花,2021(6):112-113.

[2] 张百姿.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魅力中国,2020(3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