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孙洋

拜泉县富强镇中心学校,164700

摘要: 初中音乐教学要求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不只看到音乐的表象,还要能看到音乐的本质,切实了解音乐是怎样的,加强学生与音乐的直接沟通。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会逐渐将学习中积累的音乐知识聚集起来,搭建音乐的框架,发展音乐的雏形,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成果。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
DOI:10.12721/ccn.2024.1570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导学案,将音乐沉浸到学生生活中,围绕音乐设计问题,立足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分层教学,依托音乐支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组织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为学生开辟音乐审美道路。

一、以导学案为起点,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以导学案为起点,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熟悉所学内容,了解自己的薄弱点,然后思考改进的方式,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取得音乐学习成效,拥有审美的意识。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让学生感受音乐特色,使学生能够立足中华大地来观察劳动人民的生活,品味劳动人民的情感,熟悉音乐中所描述的环境特点,以此来达到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优秀品质的目的。教师在导学案中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巩固练习”等环节,在学习目标中,教师应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特点,感受民族语言,品味民歌的独特韵味,体会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联系,然后领悟歌曲想要传递的精神品质,结合创作背景整体把握歌曲价值。在学习重难点中,教师可以将如何有韵味地演唱歌曲、了解不同音乐风格、把握音乐情感等技能渗透其中。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音乐材料,使学生了解音乐演唱的背景,知道歌曲的旋律、内容,体会歌曲的演唱特点,把握歌曲的节奏、情感等内容。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要倡导学生勤加练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以生活为基础,丰富学生审美视野

音乐无处不在,音乐的创作也是多渠道的,既包含人们对祖国山川大河的真挚情感,也包含人们对身边事物的所思所想。音乐既能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具有包容性、广阔性、全面性的特点,能够让人们在音乐中找到生活的踪迹,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促使人们真正理解音乐,用音乐来回馈生活体验,用生活来丰富音乐内容。初中音乐教师要懂得以生活为基础,将生活场景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感悟音乐穿透人心的力量,使音乐能够为学生所用,承接学生的梦想和追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上,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生活,用充沛的情感唱出自己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成长的土地和自己的同胞,充分释放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人工智能”“航天科技”“经济生活”“军工产业”等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了解到的、搜集资料得来的知识,分析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成果,了解这些成果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从而将学生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落实到具体事物上,以深化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身边事出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感人至深的音乐故事,让学生唱出对生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在奠定学生情感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能够帮助学生唱出音乐的雄壮、自信,唱出音乐的流畅、优美,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的情感。学生在生活化音乐的熏陶下,能够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殷殷期盼。

三、以问题为抓手,深化学生审美思考

音乐不是单薄的,也不是片面的,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从一点一滴的材料中去发现,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了解音乐的全貌,感受音乐无形的重量,追踪音乐释放的信号,发现音乐的深意,活跃音乐的思维,在大脑中开辟音乐分区,运用自己的独特思维来探索音乐,不断提高音乐审美。初中音乐教师应以问题为抓手,将学生需要完成的部分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自觉带着问题走进音乐,分析音乐的筋骨,了解音乐的脉络,找出音乐的立足点。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分析音乐背后的故事,揣摩音乐的主题,感受音乐在主题下是如何释放魅力的,使学生对音乐内容展开大胆想象,结合音乐的变化来分析其描述了怎样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把握音乐创设的意境,感受音乐的情感基调。在学生熟悉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问题:“歌曲是依据什么创作的?”学生阅读音乐资料后,带着对音乐资料的剖析来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依据。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引出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你认为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能说一说音乐的具体变化吗?”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融入音乐赏析中去,说出不同部分的音乐内容突出了怎样的旋律特点,彰显了怎样的音乐风格。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聆听音乐作品时的感受,使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情绪,并对课堂所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适应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以探究为手段,巩固学生审美成果

音乐技巧的积累离不开学生的探究实践,探究实践是学生建筑音乐金字塔的最后一步,需要毅力、技能、情感等的支撑。学生如果只是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不进行探究实践,就会出现音乐学习的短板,导致音乐的框架不稳,在审美赏析音乐的时候,始终存在隐患,不利于扎实音乐基础。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结合音乐学习情况熟练地运用探究方式进行学习,不再轻视音乐、逃避音乐,而是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体会旋律的波澜壮阔,体会旋律的风平浪静,从而巩固学生的音乐审美成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时候,可以先鼓励学生通过聆听、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认识音乐作品,然后组织学生学习演唱歌曲,以锻炼学生的吐字、发声能力,使学生能够唱出音乐的韵味,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教师也可以结合身体律动来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把握,通过肢体行为来考查学生对音乐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情绪感染,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切实提高音乐审美。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跟随音乐节奏打拍子、围绕音乐旋律行走、随着音调的变化改变肢体动作等,从而更好地感知音乐,获得音乐欣赏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丰富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借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思考,展开对音乐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创编音乐、舞台表演等活动中创新性地展示音乐艺术的价值,让学生珍惜音乐平台,利用好音乐探究,给音乐做出新的诠释,赋予音乐作品时代风格和赏析新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获得音乐学习的信心,使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为音乐作品增添魅力,让音乐作品更加符合自己的审美追求。

结语

初中音乐教师要提升学生对声音的审美,对旋律的审美,对情感的审美,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使学生懂得音乐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激发出奏响音乐乐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童敏娟.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究[J].艺术评鉴,2020(24).

[2]杨琳.论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北方音乐,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