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静

四川省绵竹市玉泉学校 618219

摘要: 互动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以及学习成长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是新时期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案。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过程,帮助学生独立地解决各类问题。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理解互动知识,让学生在能力提升以及知识积累过程中完成自身学习能力的突破
关键词: 互动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而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课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

一、做好教学设计,开展好互动教学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讲,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以积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是启迪学生学习智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类教学过程。教师要以互动教学作为主要目标,做好预先的备课工作。在备课过程中考量学生思维突破点,理解现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学习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有效学习方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理问题的探索。这一教学发展过程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会被教师成功地集中起来。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儿歌,一方面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在一年级学生刚认识了“﹥﹤”符号,许多学生对区别大、小于号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于是我设计顺口溜,:“小朋友,别着急,大于小于很好记,开口朝左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大于大,小于小,开口一定跟着大数跑。”学生利用这首顺口溜,很快就能记住和运用大于、小于符号,顺利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的设计如果科学而有趣,学生就乐于学习数学,有兴趣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

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并不只是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数学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运用到,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处处受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巧用生活中的素材,培养自身的应用能力。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后寻找课堂上内容应用的影子,也可以借助家长的参与,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些任务,这样不仅增进家庭关系,也让学生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分类”时,我让每组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玩具、学具让学生分一分。学生们看到这些东西时,兴趣马上来了,很快,很多组的学生就把这些东西分成三堆:吃的、玩的、学习用的各一堆。我让一组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组学生都很赞同。这时,我说:“还有不同分法吗?”又一组学生主动上台把这些实物按颜色分成了几堆,其他学生都自发地鼓起了掌。这时我又接着问:“还有别的分法吗?”这时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了,有按形状分的、有按大小分、按材料分等,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我接着问“教室里的人可以怎么分?“学生找到了很多种分法,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分,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人按大人小孩分,老师是大人,学生是小孩。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在知道了分类的作用后,我让学生回家做“我是妈妈好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房间,家里的衣柜、鞋柜等来提高学生生活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实践证明,重视实际操作,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有机结合。

在实践教学中可发现,多数学生缺乏深入探究的意识,不利于其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养成,基于此,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数学中的问题,使其将新知识与所学知识充分结合,学以致用的同时,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用一个故事情境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开始探究活动。我用课件展示红红和芳芳去公园玩,看见公园里有两个花坛,但是形状不一样(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红红认为长方形花坛大,芳芳认为平行四边形花坛大,我让学生想办法帮助红红芳芳比较出两个花坛的大小?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引出了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思考。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学具卡片代替这两块地,学生想出许多的办法,如:数格子、重叠卡片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学生想到的每一种方法都是可贵的,因为这不是我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自主研究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时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割——拼——摆”中,在动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促使学生手、脑并用,认真思考。学生在自主活动操作中自然而然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切实依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在各教学阶段合理应用“导学互动”,重视新课导入的同时,融合多类教学技巧,不断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天赋.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51-253.

[2]卓凌云.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76-1078.

[3]符群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2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