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的乐感,以此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进步。在中小学阶段教师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欣赏课教学,将欣赏课教学作为促进学生音乐综合性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当下大量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当中依旧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进行知识学习的方式,这也严重的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的产生影响,鉴于此教师需要指出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欣赏是通过心灵上的感知来和外界事物进行交流和互换情感的一种活动方式,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在中小学时期利用音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而这种效果产生的主要来源是由于某些经典的优秀音乐作品,虽然其产生的背景和学生生活的时代并不属于同一个时期,但是仍然能让学生在理解创作者的情感过程中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进而借助音乐的表达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介绍音乐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的个人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去欣赏和感悟音乐,这样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认知就会更加充分,也能够让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同步的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现形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人们的思维来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在中小学时期的学生,他们对于音乐的一些基本欣赏技能已经产生了初步了解,这个阶段学生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因此对学生的欣赏能力进行培养也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中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的手段来组织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更容易帮助学生对于音乐产生向往,让学生的想象力在鉴赏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于现代化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全面、茁壮成长,绝对不是仅仅开展语数外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即可的,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水平,更要重视德育教育以及美育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已经发现通过开展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不但能让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而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则是由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美感,如果学生了解音乐,他们的情感就能够得到丰富,心灵能得到净化,思想能得到升华。
二、中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方式
(一)帮助学生建立兴趣
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让学生对于音乐更加敏感,每一个教师都知道要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要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就是要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传送给学生,如果学生自己缺乏兴趣,那么再好的音乐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噪音,学生根本就听不进去,更加谈不上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中小学阶段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并且重视审美兴趣的培养,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视听并行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具备相应的声音感知,也能让学生对于音乐产生更好的接受能力,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构建形成场景和图像,使学生在未来学习音乐时更愿意投入,也更加积极。
(二)通过音乐和图像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想象力
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难把握的内容和重点,对此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想象音乐的场景,并产生音乐的情绪体验,根据呈现出的画面来形成音乐形象思维,让音乐欣赏的难度能相应下降,并且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深入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得到同步增强,感受音乐文化的独特艺术美感,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还能帮助学生产生对于民族生活的向往之情,掌控歌曲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比如说在苏少版中小学音乐课程中,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应由教师带领着学生认真聆听音乐,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组织学生,让学生搜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字资料、历史信息,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演唱会,让学生在参与演唱会的过程中一同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以及对于当时群众产生的影响,还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对于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奠基。就是这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究欲望得到了提升,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培养,学生会更加愿意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知识,也只有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体验到好的情绪,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向上,愿意投入。
(三)合理创设场景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
要理解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不管课程内容是怎样的乐曲,他们都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这些乐曲如果不是作者的深刻感悟以及思考获得的结果,那么就是他们对于某些具体场景的理解所产生的直观体现。在组织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就需要根据乐曲的具体内容去设置情景,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比如说在苏少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讲解《草原放歌》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草原的场景,例如人们在草原中策马奔腾的场面,以及广袤无垠的草地,并针对单元中不同乐曲的具体创作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也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强,使师生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奖励,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演绎该单元中的乐曲,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使之自主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场景,了解音乐的内涵,同音乐的创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针对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式进行的研究,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邢蕾.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J].戏剧之家,2021(9):177-178.
[2]林娟.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6):81-83.
[3] 肖 雪 .“ 互 联 网 + 教 育 ” 背 景 下 初 中 音 乐 欣 赏 课 教 学 的 跨 界 融 合 [J]. 中 国 新 通 信 ,2021(14):230-232.
[4]杨建娅.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难点与创新[J].北方音乐,2020(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