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打造高中音乐高效课堂应用策略

丁湘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718500

摘要: 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审美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演奏、创编等多种方式,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思考,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增强艺术表现力,全面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 高中;音乐;高效课堂
DOI:10.12721/ccn.2023.1570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审美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演奏、创编以及综合艺术等多种方式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思考,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在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全面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陈旧

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这种满堂灌的说教式教学进行授课,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

2.未达

(1)未达到多层次教学。在课前,教师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音乐能力需要在持续的体验、感受中形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进行多层次教学,使班里每一位学生的音乐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2)未达到教学目标。音乐实践活动设计没有紧扣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未能获取有效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本质。

二、高中音乐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1.多层面感受

(1)对音乐要素的感受。音乐要素是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和表达音乐内涵的语言。音乐教学要关注学生音乐要素的培养,通过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高低走向、节奏快慢缓急、音响强弱和情绪态势,体验音乐的声态美感和领悟作品的表现意图。例如,在赏析《滚核桃》的“头”部主题时,教师可让学生聆听主题片段。聆听第一遍,思考乐曲中哪两个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聆听第二遍,思考这样的变化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景画面。第三遍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片段时,思考演奏者运用什么演奏方式。音乐以慢起渐快的速度、强弱不断反复的力度,以及滚奏的演奏方式表现此起彼伏的声响,描绘了农民将核桃从袋子中倒出来,核桃滚动、碰撞的场景。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中,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2)对音乐情感的感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渗透于音乐展示的全过程。感受音乐艺术很大程度体现在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上,因此,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背后情感因素的感受与体会。以《阳关三叠》为例,歌曲表现了古代文人对从军朋友即将别离的不舍之情,歌词选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歌曲分上阙和下阙,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聆听第一遍,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叫“三叠”,根据曲调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明确“此曲用一个曲调做变化反复,共叠唱三次”。聆听第二遍,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曲调和歌词,感受“三叠”音乐情绪的变化,分析乐句“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历苦辛”等处的反复陈述。聆听第三遍,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即将远行友人的不舍和留恋之情。

2.多维度体验

(1)体验的深度。体验式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随着教学进度而不断深入的过程,其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为此,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使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深度体验与感悟,提升音乐技能,发展音乐思维,丰富情感体验,提升人文情怀和音乐素养。

(2)体验的广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关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发展与成长,这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体验式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音乐,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例如,在赏析中国鼓乐《滚核桃》的“身”部主题时,教师可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采用“听、写、念、看、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方面、多层次体验“身”部主题,体会作品是如何用鼓乐来描绘生活场景的。第一步,“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身”部片段,感受音乐情绪,对整个“身”部主题有初步体验,并分析音乐要素和想象音乐形象。“身”部片段,属于整首乐曲的“华彩乐段”。乐曲力度由弱到强的不断反复,乐曲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热情高涨的音乐情绪,表现了农民内心充满喜悦,干劲十足的精神风貌。第二步,“写”。教师要演奏“身”部的典型节奏片段,让学生将节奏写在纸上,并演奏出来。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根据谱例共同演奏。第三步:“念”——教师念出“身”部节奏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谱例中的“字”有什么含义,它在模仿什么,从而引出锣鼓谱的概念。最后,师生共同念一遍“身”部节奏,感受锣鼓谱乐曲所展现的不同音色。第四步,“看”。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学习鼓的演奏技法,了解鼓的演奏形式,并上台进行演奏。“身”部片段采用了山西绛州鼓乐中“花敲干打”的演奏技法,它的特点是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变换不同的敲击方式来击打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时由于力度、敲击位置、敲击方式等的不同,可以使乐器产生不同的音色和效果,大大丰富了音响效果,将乐曲推向高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视听方式,能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演奏特点,领悟鼓乐影响音响效果的三大要素。第五步,“演”。教师可让学生用筷子当鼓槌,根据谱例,结合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尝试演奏热情高涨的“身”部主题片段。模仿演奏,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力度、速度的感知力,能让学生体验鼓的演奏技法,能激发学生演奏兴趣。

3.多元化创造

音乐新课标强调开展实践活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音乐创造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音乐创造的方式很多,如节奏创编、歌词创编、简单作曲、即兴表演等,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适的音乐创造活动。

(1)节奏创编。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节奏创编实践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旋律创编。旋律创编活动,是更高层次的创造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曲调和风格创编旋律,并尝试演唱。这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旋律,提升学生的音准,促进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音乐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当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心落实到音乐活动上,突出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使学生以创新思维参与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再丰富的实践活动也总有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完善,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反思,力争设计出更完善、更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晓蓉.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2]吴倩.打开音乐鉴赏的链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5).

[3]徐景倩.开展创编练习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摭探[J].成才之路,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