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探讨

吴佳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小学,336000

摘要: 小学时期是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习音乐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较大的辅助性作用。音乐属于充满情感与趣味性的一门艺术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日常教学期间,音乐教师应在课堂中运用趣味十足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此来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趣味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6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在教育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学生德、智、体、艺、劳发展的新要求,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每个小学都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其他特殊性,实施趣味教学非常重要。趣味教学就是打破原有的教学限制,积极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上,让小学生能够真正体验音乐课堂的乐趣。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少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校园,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不熟悉,甚至会因为对环境较为陌生而排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除了学习音乐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其他学科,如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有些时候学生会因为学习压力较大,不愿意再把精力花在学习音乐知识上,长此以往,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当前,部分音乐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方式来教学音乐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点,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为了让学生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可最终的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音乐渐渐疏远,甚至会对学习音乐产生抵触的心理,进而不喜欢上音乐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音乐教学,学生是很被动的,难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未能合理安排课时

当前,因受以往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对小学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以至于有少部分学校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导致学生接触音乐课程的时间较少。在此教学环境下,音乐课常出现缺少课时的现象。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在对音乐学科的课时安排方面欠缺一定的合理性,导致学生一个星期只能上一次音乐课,甚至要间隔两个星期才可以上一次音乐课。长此以往,想要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修养就成为了难以落实的教学任务。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的策略

(一)运用故事导入,营建趣味情境

为了创造一个有趣的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创新元素。通过这些新元素,学生可以吸引眼球,并使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的学习任务。故事的介绍可以在音乐教室里创造有趣的情景。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都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在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学生可以将故事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以配合教师的各种安排,保持音乐课堂的活力。然而,为了确保故事介绍在音乐课中的应用效果,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以确保故事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新年音乐会”单元中,由于所教内容与新年有关,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你知道去年是什么年,今年是什么年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老师可以用十二生肖的故事作为介绍,以提高整个课堂的兴趣。共有12个黄道十二宫,哪些都在?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有老鼠却没有猫?在确定中国生肖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想听吗?这种介绍方式不仅为后面的故事讲述奠定了基础,还激发了学生对本章学习内容的兴趣。一些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老鼠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一个,牛是第二个?这种故事介绍和课堂互动的氛围为学生在本单元学习音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结合实际生活开展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际上,知识是来自人们的实际生活,而教育也同样无法脱离生活。音乐课程属于充满情感的一门艺术类学科,学生只有融入了情感,才可以充分表现出音乐的灵魂。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并且阅历较浅,因此,想要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情感,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人或事情相对较为熟悉,同时也蕴含着一些情感。音乐教师可借助这个特点,把音乐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延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例如,在刚开始上音乐课的几分钟里,大部分学生的状态仍处在课间嬉戏玩耍上,未能集中精力回归课堂。教师可在此给学生播放一段多种动物的叫声音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出这些动物的叫声都是哪种动物发出的,而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课堂中,进而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再如,在教学《堆雪人》这首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来描述一下堆雪人期间发生的情节故事,以此来调动学生对堆雪人的情感。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在唱《堆雪人》这一歌曲时融入自己在生活中堆雪人时产生的情感,进而实现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记号增加趣味

在歌曲教学中,除旋律、节奏语言之外的情感符号,即音乐记号,其看似微小却对于音乐的影响很大,音乐记号可以表达音乐情感和美感。音乐记号包括速度记号装饰音记号、力度记号、演奏记号等。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对于如何有趣地落实音乐记号的理解与运用,也是增添课堂趣味时不容忽视的细节。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匈牙利歌曲《五月的夜晚》中出现的装饰音记号—跳音记号,“跳一跳,我们就能摘到树上的苹果花了”,这是对“跳音”记号富有趣味的教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记住跳音符号,相信学生唱到“树上开满花”时,就是带着跳一跳就能摘到美丽的苹果花的心情去演唱的。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水乡歌儿多》中出现的装饰音记号—波音记号,“水乡有水,歌谱中也有水”仿佛小船在水波中荡漾了一下,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表现波音记号,也增加了课堂趣味。对于歌曲中更多音乐记号的出现,教师在探究思考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其学习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当前,不仅是小学音乐课堂,各学科的趣味教学模式都在有力推进。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谱写着提升课堂趣味、改变课堂现状的弦歌之声,可见趣味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它将迎着时代的潮流,走向更具深度的趣味模式。教师要用前瞻性的目光来审视音乐教育的未来,让学生在跳动的音符和动听的旋律中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筑牢文化自信,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丹.小学音乐教学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