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舞蹈律动进行组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并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而在教育行业中,音乐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作为音乐课程改革之后逐渐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学生对于音乐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其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律动这一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音乐内容。例如在学习《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乐曲本身进行律动。通过学生的律动可以发现这是一首十分欢快的歌曲,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律动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乐趣。随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首歌曲进行相应的舞蹈创作,例如:当音乐响起时,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边跳边唱《小小的船》,在跳跳唱唱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音乐内容。
二、强化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强化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升其音乐理解能力。通过舞蹈律动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舞蹈律动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边看边学边模仿,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还能提升其对音乐的理解力。
在开展《小毛驴》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先听音乐,然后进行律动表演的方式将课堂氛围带入到高潮,让学生用身体和手来感受歌曲中的节奏感。随后教师再让学生跟随音乐律动表演动作。在进行《小毛驴》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教学,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歌词和歌曲旋律。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并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歌曲旋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歌词和歌曲旋律进行模仿,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使学生通过音乐律动的方式来认识歌词,让他们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模仿动作,这样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从而使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抽象的东西比较难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律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在《小铃铛》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背景,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歌曲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律动,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小步动作,然后再按照教师的指令来进行大幅度的动作和跳跃,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小铃花给人带来的愉悦心情。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小铃铛的具体形态进行想象来进行模仿,并加入自己对小铃铛的理解,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跳舞时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促进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舞蹈律动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首先,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律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热情。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舞蹈活动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增强其自信心,提升其个人素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创新舞蹈律动动作和内容。例如:在学习歌曲《小鸭和大灰狼》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这一情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模仿《小鸭和大灰狼》的旋律进行律动练习和创作。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灵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融入到舞蹈当中去。
五、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
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丰富,对音乐作品有着独特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让其充分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增强对音乐作品的共鸣。例如:在学习《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律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先将歌曲的旋律进行分段,然后,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跟着歌曲进行律动,随着律动的进行,学生也会慢慢进入到歌曲所呈现的情境当中。这时,教师可以用手指着歌词,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演唱,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且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伴随着音乐进行律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意思,还能够在舞蹈律动中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歌曲的配乐进行分析和研究,来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共鸣。
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舞蹈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教授《向前走》这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将舞蹈律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歌曲部分内容,教师应结合歌曲进行律动设计和编创。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了解歌曲的背景资料,然后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歌曲中欢快的气氛,也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出歌曲中的喜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歌曲的内容,还包括学习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以及在舞蹈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身体律动。音乐能够将人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而舞蹈能够将这些情感直接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舞蹈律动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律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与美妙,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强化自身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能提升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方秀华.戏剧之家,2018(17)
[2]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毛荣秋.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0)
[3]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探讨[J].孟卫.学周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