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优秀作品数不胜数,且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中,音乐教育对于新型农民的培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为新型农民培育提供助力,加快新农村的建设脚步。但是,针对音乐教育的开展,还存在一些困境,需要针对其影响性、有效建议开展分析。
1、音乐教育对新型农民培育产生的影响
1.1改变情感体验,影响生活态度
音乐教育针对新型农民的培育,是农村音乐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属于更深层次的艺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一种表现,不但涵盖了技艺特征、形象性特征,其中的情感性特征也十分强烈,可对农民的情感体验有很大影响,并使其改变原有的生活态度,进而使农民对生活有更好的体验。所以,对于音乐教育的完善,要给予重视,使其教育质量有所提升,以便新型农民培育成果有所改善,实现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目标。
1.2站在音乐本身,产生深刻影响
农村音乐教育,从教育体系角度来说,属于艺术教育的分支,是素质教育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与文化教育相比较,有异曲同工之妙。站在这一认识层面,对于影响意义的分析,需要立足与音乐教育对农民培育的影响之上,针对教育开展的重要性给予强调。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站在音乐本身的角度,强调出产生的积极影响。具体来说,音乐教育的开展,为主导者在理论知识、技能培育、歌唱指导、情感塑造等层面开展培养时,赋予农民更深层次的情感认知,使其有进一步的感知能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这样,在情感方面会更加丰富,强化美学观念,有益于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这样的培养,还可以使农民改变曾经的观念、更新过去的理念思想。所以,站在音乐本身开展相应的教育,可对新型农民培育产生深刻的影响[1]。
1.3站在心理层面,产生积极影响
从心理层面展开分析,音乐教育对新型农民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十分深刻。简单来说,音乐教育有强烈的功能性特质,可使农民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新的意识,如世界观的塑造、创新意识等。其中产生的引导作用,会作用于新型农民培育中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培养,使其视野更加开阔,保障其行为的妥善性。所以,从心理层面对新型农民的培育,无论是新技能还是新理念,产生的所用都不可忽视。
2、音乐教育对新型农民培育中产生的困境
通过分析,音乐教育对新型农民培育产生的助力极大,但从现实角度出发,教育的开展存在的问题非常多。如音乐风俗不一、农民接受水平参差不齐等。这些都是音乐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困境,使得教育成果以及产生的影响力严重不足,难以发挥出音乐教育的优势。所以,对于音乐教育的开展,要先认识到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便指出新型农民培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其一,对于音乐教育的开展重视力度不足,这也是最普遍的问题。从当前开展的音乐活动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重视力度不足的问题,有些区域甚至没有任何的教育活动,认为音乐教育无用,这便使得新型农民的培育受到了很大的阻碍,限制了音乐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二,无论是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都非常有限。组织人员、场地建设、设备设施都有很多的不足。例如:组织人员并非专业人员、音乐活动场地不专业、没有高质量的音响设备等,这些都使得教育的有序开展受到了影响[2]。
3、音乐教育对培育新型农民的措施
从提出的问题角度出发,有序组织音乐教育的开展,对于新型农民的培育起到的帮助意义极大,所以要将研究结构完善。具体来说,要先将组织人员的思想认知改变,以便教育活动能够得到更加强有力的开展,使其价值和影响力发挥出来。例如:针对组织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提升音乐教育在农民当中的宣传力度,多举办一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活动。通过各个层面的联动,会使音乐教育得到更多的重视,以便提升影响力,进一步开展理论知识、技能培养、歌唱指导、情感塑造培养等[3]。此外,对于主观条件以及客观条件的改善要给予重视,例如:对于本地区院校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应用,通过院校资源、音乐文化资源等,可对更多形式的音乐教育有效开展,进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针对新型农民的培育,通过当前的音乐教育,一定要立足于农民的角度,站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层面,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其中,要剖析出目前的现状,以便对下一步的资源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等提出有效措施,使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等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所以,无论是组织人员培养、资源整合还是各项主、客观条件的改善,都可使音乐教育作用于新型农民的培育,使其综合素质提升,改变曾经的观念、更新过去的理念思想等。
4、结语:
总之,音乐对于新型农民的培育,需要剖析出产生的重要的影响,进而给予相应的重视,以便剖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力的措施,如针对组织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改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条件、整合资源等。通过各项措施的开展,才能发挥出音乐教育的价值,使其对新型农民的培育产生影响,保障新型农民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恩泽,黄冠.音乐教育对新型农民培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稻米,2022,28(05):142.
[2]王华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2(09):106-108.
[3]徐树林,陈尚秀.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人才困境及教育应对[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4(03):80-85.DOI:10.13983/j.cnki.jaechu.2022.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