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

刘玲玲

丰顺县汤坑镇平阳小学,514300

摘要: 音乐是各国通用的语言,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让各国的音乐发展更加多样化,也许你不懂一个国家的语言,但你可以从它的音乐中,知道它的历史。班队合唱是一种群体声乐融合的音乐表达方式,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协调一致的歌唱,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又能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743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小学音乐教室也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大众化的趋势,然而,目前的合唱教学还不完善,因此,教师要采取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小学的学生有一定的演唱水平,但是他们的合唱技术却很差。从音乐元素入手,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教学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并培养其集体协作的合唱意识。班上的合唱需要同学们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有感情的方式来进行集体演唱。在音乐课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发展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辨识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音乐素质和歌唱技巧。

2 小学音乐班合唱课教学现状分析

2.1 现行的音乐教学材料的品质有欠缺,丞待丰富和提高

当前,音乐教育观念是多元、民族化的,既要了解和接纳多种音乐文化,又要注重培养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兴趣。然而,目前中国的音乐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未来的音乐课堂中,除了要教授学生的音乐技能外,还要让他们多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并使其具有多元的文化内涵。

2.2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方法单一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上,很多教师都采取了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即引导学生先唱一支歌,然后再唱一支。只把音乐课做为一种简单的任务对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势必会丧失学习音乐的兴和爱好。这种消极的教学方式没有创造性,只能事倍功半,教师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3 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对策

3.1 提高学生合唱的热情

学生学习合唱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合唱的参与度,现在很多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比较被动,不想要开口唱,更有甚者,只是张着嘴模仿唱歌口型,而不发出声音。这样极大地阻碍了合唱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面对这一项难题,音乐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原本的合唱练习模式比较单一,只是由教师先唱一遍做示范,然后由全班同学进行模仿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在课堂上除了全班共同进行合唱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男女分开唱、男女对唱等模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西风的话》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演唱一遍,将该歌曲的创作背景等全部教授给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好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方言将这首歌曲演绎出来,然后根据歌曲的内容编排一个舞台剧,演舞台剧的同学不需要太多,三至五人即可,剩下的同学还是要进行合唱练习。这样一来,课堂的学习形式就丰富起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合唱了解音乐,还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接触音乐,同时提高了剩下同学对合唱的兴趣,在很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水平。

3.2 情绪经验和声音的准确表达

在音乐教室里,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体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集体合唱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声乐训练,使其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歌曲中所包含的艺术感情。在合唱训练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位置,使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声音的音准、节奏,从而使合唱的学习达到最大程度。在合唱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音特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模仿生活中闻花、叹气等呼吸时的状态,鼓一口气再吹气等方法,确保学生能在演唱中自然通畅地进行发声,同时,教师要在合唱中自然通畅地进行发声,同时,教师要在合唱练习中为学生营造活泼欢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合唱练习中充分感受音乐歌曲的艺术美、结构美,并以清晰准确的声音表达出歌曲中的思想和情感。

3.3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合唱的学习。

兴趣对于学习很重要。在小学音乐教室合唱课上,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合唱学习热情。在合唱课开始前,老师可以先进行一些基本的练习,为合唱作好准备,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在练习方法上,可以直接教授第二声部,以预设的方法,提前打破了学生对第二声部的恐惧。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声部进行并行教学,可以把两个声部分开,让学生同时学习两个声部,然后把两个声部分开,然后把两个声部合并在一起,进行合唱教学。

3.4情绪经验和声音的准确表达

在音乐教室里,老师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体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集体合唱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声乐训练,使其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歌曲中所包含的艺术感情。在合唱训练中,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位置,使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声音的强度和声音,从而使合唱的学习达到最大程度。在合唱课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音特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模仿生活中闻花、叹气等呼吸时的状态,鼓一口气再吹气等方法,确保学生能在演唱中自然通畅地进行发声,同时,教师要在合唱中自然通畅地进行发声,同时,教师要在合唱练习中为学生营造活泼欢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合唱练习中充分感受音乐歌曲的艺术美、结构美,并以清晰准确的声音表达出歌曲中的思想和情感。

3.5练习音准,把握好旋律

在班上进行合唱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对歌曲的音准规律,并通过对歌曲的声色、力度、形式的把握,达到对歌曲的深入了解。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要求学生以柔和的发音,用流畅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认识,真正做到嗓音圆滑、音色清澈,这样才能增加歌曲的艺术魅力。在合唱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气、声、字、腔的正确使用,从而达到用优美、和谐的音调来传达音乐的感情与感情。同时,要想取得更好的合唱效果,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歌唱习惯,让他们了解自己在歌唱中的位置和作用,以达到和谐一致的要求。另外,在合唱训练中,老师不但要让学员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更要训练学员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让他们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等要素,以便让学员在完全了解作品的情况下,运用适当的速度、力度和表情,来精确地表现出音乐中的梦幻和美妙的情感。

4 结语

众所周知,在小学音乐课中,合唱课的课堂教学水平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进行合唱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记录,并对问题进行归纳,并与教师一起讨论,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着重探讨了在小学音乐教室中进行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为以后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此外,文章还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并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7(12):161-162.

[2] 杨爱青.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22,5(01):118-119.

[3] 焦玲云.亲近合唱,感受和谐之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2,33(09):60.